时间: 2025-04-27 06: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04
柳梢青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云外天香,月中桂子,又做中秋。
一曲霓裳,三声玉笛,两度嬉游。
披衣不用登楼。但花下诗筒酒筹。
恐似前番,金钱散落,醉里谁收。
此诗描绘的是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象。云外的香气和月中的桂子,仿佛又回到了中秋的时刻。此时伴随着一曲霓裳舞和三声玉笛,令人沉醉于欢快的游玩之中。虽然无需登楼观景,花下的诗筒和酒筹已经足够。可惜往日的金钱散落,醉酒后又有谁能将其收回呢?
作者介绍:陆求可,生于清代,字惟白,号逸舟,江南人,擅长诗词,诗风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佳节,作者通过描绘佳节的美景和欢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这首《柳梢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的气氛,诗中描写的“云外天香”和“月中桂子”令人联想到秋天的温馨与美好。诗人在中秋之夜,借助“霓裳”和“玉笛”的音乐意象,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欢歌笑语的场景中。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披衣不用登楼”显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金钱散落,醉里谁收”则反映出一种对过往欢乐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节日的欢愉,又有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美好,展示了人们对团圆和欢乐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云外天香”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花香
B. 近处的香气
C. 食物的香味
D. 无法闻到的香气
诗中提到的“霓裳”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衣
C. 一种花
D. 一种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求可的《柳梢青》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以中秋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描绘节日的欢乐与对过往的怀念,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