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2
生查子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洞庭袅袅波,木叶萧萧下。
玉簟感凉秋,银烛怜遥夜。
对影不成欢,泪迸觥船泻。
一曲雨零铃,分付知音者。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波光粼粼,秋天的树叶纷纷飘落,令我感受到秋的凉意;夜晚,银色的蜡烛照亮远方,令人怜惜这寂静的时光。对着影子却无法感到欢乐,泪水如同酒杯倾泻;一曲雨声如铃,寄托了我对知音的深情。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展现了对友情和知音的渴望。诗中蕴含着对秋天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生查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开篇便以“洞庭袅袅波”点题,展现了湖面轻柔波光的美丽。诗人在这个季节里感受到凉意,透过“木叶萧萧下”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凋零。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情景,银色的蜡烛在昏暗中闪烁,仿佛在怜惜这孤独的时光。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对影不成欢,泪迸觥船泻”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边有美景相伴,但却无法得到知音的共鸣,愈加显得孤寂。最后一句“一曲雨零铃,分付知音者”将情感推向高潮,雨声与铃声的结合不仅美妙动听,更是对知音的寄托与倾诉,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音的珍视,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人对孤独和友情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动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庭袅袅波”中的“袅袅”形容的是:
A. 情感
B. 风景
C. 动作
诗中提到的“玉簟”象征的是:
A. 秋天的寒冷
B. 高洁与雅致
C. 孤独
“泪迸觥船泻”中的“觥”指的是:
A. 酒杯
B. 酒壶
C. 酒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匪石的《生查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和对友谊的渴望,但前者多以自然景物抒情,后者则通过酒与月亮表达情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