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14
九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
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
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
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
肠断骊山清路尘。
去年在北边的郪县登高,
今天又在涪江边上重游。
我苦于白发难以释怀,
羞愧于满地的黄花却是新开的。
在这动荡的世道中,我已久居他乡,
在路途的艰难中,常常感到身边冷清。
酒饮到尽头时,竟忆起十年前的往事,
心肠如同被撕裂般,想起骊山的清晨尘埃。
“重阳”是指农历九月九日,古时习俗是登高望远、赏菊花,成为重阳节的主要活动。诗中提及黄花与重阳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沉郁,常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九日》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动乱,诗人怀着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九日》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生活境遇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登高活动,展现了时光的飞逝和个人境遇的变化。诗人从郪县的北边到涪江的滨边,象征着他身处的环境虽然变换,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却未曾改变。
诗中提到“苦遭白发不相放”,这是对岁月流逝的直接感受,白发代表着衰老,意味着人生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渴望。而“羞见黄花无数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惋惜,以及在美好时光中未能把握的遗憾。
接着,诗人提到“世乱郁郁久为客”,反映了他在动荡社会中漂泊的境遇,内心的苦闷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酒阑时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骊山的景象与清晨的尘埃则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岁月的感慨,透过简单的节日活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敏感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惋惜、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中个人孤独处境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杜甫的《九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兴奋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A. 玫瑰
B. 菊花
C. 梅花
诗人在哪一年和哪个地方登高?
A. 去年,涪江
B. 去年,郪县北
C. 今年,骊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