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0:44
礼闱新榜动长安,
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
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
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
支郎天眼定中观。
新的榜单在礼闱揭晓,长安城中人们纷纷骑马赶来观看。一天之内,名声便传遍了天下,满城的桃李都归属于这位春官。我自吟白雪,吟咏词赋,向青云借来羽翰(翅膀)飞翔。请问谁的品德可以得到认可,支郎的天眼一定会洞察一切。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屡遭贬谪,但其才华横溢,在诗歌、散文等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诗歌见长。
此诗写于科举放榜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仕途的渴望与追求。诗中表现了士人对于名声、地位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品德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科举制度的热情与期待。开头以“礼闱新榜动长安”点明了时空背景,描述了榜单揭晓的盛况,诗人通过“九陌人人走马看”描绘出长安城的热闹场面,展现了士人们追求名声的渴望。接着,诗人用“满城桃李属春官”来比喻那些取得功名的士人,突显了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愿景。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吟白雪,意指自己高洁的品德与才华,渴望借助于青云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名利与理想的交织,既有对名声的追求,也有对自身品德的反思,折射出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复杂心态。诗的结尾提问“借问至公谁印可”,则是向权威发问,期望得到认可,表现出对公平与价值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榜单揭晓的场景?
A. 一日声名遍天下
B. 九陌人人走马看
C. 借问至公谁印可
“桃李”在诗中比喻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有才华的人
C. 名利
“自吟白雪”中的“白雪”指的是什么?
A. 雪的颜色
B. 高洁的品德与才华
C. 诗歌的内容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强调对科举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与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刘禹锡的严谨与李白的奔放,体现了不同的士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