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1:17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已病身犹健,云瘳讣却闻。
告存非不寿,有子更能文。
嗟我何多难,丧亲又哭君。
两家两翁好,作麽并丘坟?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哀悼与伤感。虽然身体已病,仍然听闻了讣告,知晓亲友并未长寿。告知我虽然不算长寿,但有子承父业,反而更加优秀。我感叹自己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不仅失去了亲人,还要为朋友的离去而悲伤。两家之人都善良和睦,今后却要共同埋在同一座坟墓中。
“丘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墓地,寓意亲人之间的连结。诗中提到的“丧亲”与“哭君”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与哀痛。
作者介绍: 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刘公去世后为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深切哀悼与对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诗中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生离死别给人心灵带来的痛楚。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丧失的沉痛感受。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感慨,虽然身体已病,但仍能听到讣告,显示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伤感。“告存非不寿,有子更能文”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辩证思考,生与死并非绝对,后代的成就也能带来某种慰藉。接下来的“嗟我何多难”更是道出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助,丧亲的痛苦与丧失友情的悲伤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痛。结尾的“作麽并丘坟”则是对未来的无奈展望,生死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两家长辈的相逢也只能以同一座坟墓来结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这首诗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死的思考与对亲友离去的哀悼,展现了人间情感的深厚与人生无常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已病身犹健”是什么意思?
诗中“告存非不寿”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的最后一句“作麽并丘坟”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