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9:22
《望多稼亭》
作者:杨万里
遥望城头多稼亭,
亭边霜桧老更青。
当年老守携稚子,
芒鞋葵扇绕城行。
腊前移梅春插柳,
蹋雪冲泥不停手。
柳未成阴梅未花,
著帽又迎新太守。
後来新守复迎新,
到今新旧知几人。
向来手植今在否,
寄与此诗聊问春。
远远地望去,城头的多稼亭依旧在,亭边的霜桧树显得更加苍翠。曾经在这里守城的老者,牵着小孩,穿着草鞋,扇着葵扇,绕着城墙行走。腊月前移植梅树,春天的时候插柳,踩着雪,冲着泥,手不停歇。柳树还未成荫,梅花也还未开放,戴着帽子又迎来了新的太守。后来新的守城官又来了,直到现在,新旧之间又有多少人知晓。过去我亲手种植的树如今还在吗?借这首诗来问问春天的消息。
杨万里(1190年-1255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望多稼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王朝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回忆昔日的宁静生活和对新旧交替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望多稼亭》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杨万里通过对一个亭子及周边景象的描写,勾起了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开篇“遥望城头多稼亭”,简单的一句,却将时空的距离感拉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遥远的怀念。亭子边的“霜桧老更青”意象,通过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顽强,象征着诗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的珍惜。
而后,诗人在描绘当年与孩子游玩的场景时,使用了“芒鞋葵扇”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快乐的珍视。在描写季节更迭的过程中,诗人提到“腊前移梅春插柳”,再一次展示了自然的轮回与生活的节奏。
“柳未成阴梅未花”,此时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新官上任的无奈与对旧事物的怀念,这种情感在“新旧知几人”的反问中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寄与此诗聊问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春天的向往,借诗寄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新旧交替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热爱。
《望多稼亭》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腊前移梅春插柳”主要表达了什么?
“柳未成阴梅未花”体现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