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4:30
性癖情知与世殊,秪应归卧故山庐。
山中亦有经纶事,朝课耕桑夕校书。
诗人认为自己的性情和个性与世俗的追求格格不入,应该回到熟悉的故乡山林中安静地生活。在山中也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早上可以学习,晚上可以耕作和读书。
黄仲昭(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东篱,晚号无忌,生于福建,擅长诗歌与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仕途的淡泊。
该诗作于黄仲昭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及归隐山林的向往。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文人纷纷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黄仲昭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一情境。
《下皋杂咏 其二十三》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的深刻思考。全诗分为两部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不愿追随世俗的潮流;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既有学习的乐趣,又有耕作的充实。诗人用“故山庐”这一意象,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选择题:诗人认为自己与世俗的关系如何?
A. 相同
B. 不同
C. 无所谓
D. 追随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故山庐”指的是诗人希望回归的__。
判断题:诗中“朝课耕桑夕校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丰富多彩。 (对/错)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呈现出对世俗的淡泊,但黄仲昭的作品更强调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