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41
玉楼春七首 其四
当时常恐春光老。今日春来偏觉早。
杜鹃啼罢鹧鸪啼,参透灵犀成一笑。
怜他惠舌如簧巧。诉尽春愁愁未了。
绿阴冉冉遍天涯,明岁花开春更好。
常常担心春光会老去,今天春天来得却特别早。
杜鹃鸣叫过后,鹧鸪也跟着叫,心灵的默契使我们相视而笑。
怜惜她那巧妙动听的舌头,诉说尽了春天的愁苦,却仍然未能了却心头的愁绪。
绿荫逐渐遍布天地,明年的花开将更加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杜鹃和鹧鸪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爱情,杜鹃的啼叫常与离别之情相联,而鹧鸪则多与情感纠葛相关。诗中提到的“灵犀”源自古代名句,表示心灵相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这首《玉楼春七首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柔情。首句“当时常恐春光老”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似乎在提醒自己要抓住眼前的美好。紧接着“今日春来偏觉早”,则用一种反转的情感,暗示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惊喜与快乐。
接下来的“杜鹃啼罢鹧鸪啼”,通过鸟鸣声的交替,营造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对爱情的思考。这种对鸟声的描写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情感的引导,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怜他惠舌如簧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倾诉的美妙与深情,但随后的“诉尽春愁愁未了”则揭示了愁苦的纠缠,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情感面前常常感到的无奈与忧伤。最后两句“绿阴冉冉遍天涯,明岁花开春更好”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动中,连接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类有哪些?
A. 燕子 B. 杜鹃 C. 鹧鸪 D. 百灵
答案: B, C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如何?
A. 恐惧 B. 珍惜 C. 漠然 D. 忽视
答案: B
“绿阴冉冉遍天涯”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A. 快速 B. 渐渐 C. 突然 D. 永远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