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仙歌(赠太易)

《洞仙歌(赠太易)》

时间: 2025-05-10 07:26:03

诗句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

弹指超凡怎由教。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趓,应见宰官,苦行公心众难到。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6:03

原文展示:

洞仙歌(赠太易)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
弹指超凡怎由教。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
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趓,应见宰官,
苦行公心众难到。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
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
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功名和名利的蔑视,认为真正的超凡脱俗是无法通过教导而得到的。作者呼吁将那些陈旧的书本知识抛在一边,寻求一种超越三界的幽默与解脱。在尘世的缘分中,真正的修行和公心是非常困难的。功名富贵虽然常见,但作者认为真正的成就应当是古今超然的境界。最后,他期望所有众生能成佛,但在此之前,还是要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注释:

  • 风流老峭:形容风度翩翩、潇洒的老人。
  • 负不群奇表:意指拥有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风采。
  • 弹指:形容极快或随意地动作。
  •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世间的划分。
  • 宰官:指统治者或掌权者。
  • 功名富贵:指世俗的名利地位。

典故解析:

  • 三界:源于佛教教义,代表着生死轮回的世界。
  • 成佛:佛教信仰中,众生最终的目标是成就佛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文华,号虚白,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作者对官场与世俗生活的失望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世俗名利的看淡。

诗歌鉴赏:

《洞仙歌(赠太易)》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的作品,朱敦儒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先,诗人以“风流老峭”开篇,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风范,指明了诗人的非凡与卓绝。接着,作者对传统儒学的质疑,认为单靠书本知识无法真正超脱尘世,反而要抛弃这些陈腐的观念,寻求一种更为真实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在诗中,朱敦儒进一步探讨了“功名富贵”的概念,他认为这些世俗的追求是普遍而平常的,但真正的超越则在于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同时,他对人性与欲望的思考也相当深刻,指出众生都希望成佛,却往往在现实中迷失,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最后,作者通过“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态度,既有对世俗的讽刺,又流露出对青春与快乐的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深度也具趣味,展现了朱敦儒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指风度翩翩的老人,拥有非凡的才华。
  2. 弹指超凡怎由教:超凡的境界不是通过传统教育能够获得的。
  3.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要抛弃那些陈旧的书本知识。
  4. 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在超越三界的境界中,发现一种幽默。
  5. 尘缘无处趓:尘世的缘分无处可逃。
  6. 应见宰官:可能指那些掌权者的无奈与苦涩。
  7. 苦行公心众难到:真正的修行与公心是难以实现的。
  8.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功名与富贵是常见的现象。
  9. 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真正的成就应超越古今。
  10.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期待所有众生能够成佛。
  11. 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但在此之前,还是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旅程,表现出对世俗的嘲讽。
  • 对仗:如“功名富贵,有也寻常”与“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蔑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风流:象征潇洒自由的个性。
  2. 三界:象征世俗的束缚。
  3. 酒肆淫房: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俗的不屑与追求超凡
    C. 对青春的怀念

  2. “风流老峭”意指什么?
    A. 年轻人
    B. 风度翩翩的老人
    C. 普通人

  3. 诗中提到的“三界”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佛教的生死轮回
    C. 社会的等级制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朱敦儒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李白追求的是一种豪放的精神,而朱敦儒则更注重内心的超脱与幽默。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宋代与唐代诗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朱敦儒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月一日 送刘纠曹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送觉上人归湖州 依韵和乌程子著作四首其二霅上二首 过小石潭 送蔡侍禁赴长沙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三搂种 原有禽倏鸣升遽默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干河 点金作铁 鹿字旁的字 万户千门 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至察 兀字旁的字 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豭朗 鸣玉曳组 包含羹的词语有哪些 泛泛之谈 王字旁的字 齐东野语 精志 里丑捧心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