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56:11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
客散岸傍席,马还溪上城。
过都当有问,为语欲岩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吴季野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芦苇和蚕已经老去,桑树的叶子却在不断生长。楚地的鸟儿发出不同的叫声,而通往蜀地的栈道却难以行走。客人们在岸边散坐,马儿也回到溪边的城中。经过都城时,应该有人问候,顺便也想谈谈在山岩上耕作的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落梅,宋代初期著名诗人,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和人际关系为题材,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朋友吴季野前往蜀地的情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流转与异乡生活的感慨。
梅尧臣的《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的送别诗。诗中前两句“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乡村景象,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芦苇的老去与桑树新叶的生长,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接下来的“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则引入了对旅途艰辛的思考,楚地鸟鸣声声,表现出异乡的寂寞与孤独,而蜀道的艰难则暗示了前路的不易,赋予了整首诗一种微妙的忧伤情绪。
在结尾部分,诗人描绘了客人散坐的闲适场景和马儿归城的情景,进一步突显出送别的氛围。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通过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音调平和,情感含蓄,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细腻的观察,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诗中“苇箔蚕齐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蜀栈未堪行”中的“蜀栈”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结尾提到的“欲岩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