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泛舟观桃花

《泛舟观桃花》

时间: 2025-05-02 04:55:58

诗句

种桃亦解比封君,世故纷纷寂不闻。

九转金丹应已熟。

全家仙去隐红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58

原文展示:

种桃亦解比封君,世故纷纷寂不闻。
九转金丹应已熟,全家仙去隐红云。

白话文翻译:

种桃的人本可以与封君相比,但世间的纷扰让我无法听见。九转的金丹应该已成熟,全家人已经成仙,隐居在红色的云雾中。

注释:

字词注释:

  1. 种桃:种植桃树,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美好。
  2. 封君:指封建王侯,隐喻权贵。
  3. 世故:世间的纷扰、世俗的事情。
  4. 九转金丹:道教术语,指经过多次炼制而成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5. 全家仙去:全家人都已成仙,隐喻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6. 隐红云:隐居在红色的云雾中,代表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金丹:道教炼丹术的一个重要概念,追求长生不老。
  • 隐云:古代文人常用的隐居意象,寓意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及家国情怀,诗风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 《泛舟观桃花》创作于陆游晚年,处于南宋国力衰弱之时,诗人借桃花生发的情思,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泛舟观桃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桃花之美的同时,深刻反思了个人的处境与世事的纷繁。通过“种桃亦解比封君”的比喻,陆游将种桃的农民与权贵的封君相提并论,折射出他对世俗权力的淡漠与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显现了诗人的幽默感,更揭示了他对真理与美的追求。

而“世故纷纷寂不闻”则体现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排斥和对宁静的向往。他希望能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九转金丹应已熟”则暗示了他对道教长生不死的追求,象征着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全家人都已成仙,隐居在红云中,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不仅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种桃亦解比封君”:种桃者与封君相比,表达了一种对世俗权力的无所谓。
  2. “世故纷纷寂不闻”:对世间纷扰的冷漠与沉默,反映了内心的清静。
  3. “九转金丹应已熟”:金丹象征长生不老,暗示诗人对超脱的渴望。
  4. “全家仙去隐红云”: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展现一种追求安宁的理想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种桃与封君对比,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态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金丹和红云隐喻追求的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桃花:象征美好与长寿,寓意理想与追求。
  2. 封君:代表世俗权力与名利,反映对世俗的批判。
  3. 金丹:象征长生与超脱,代表道教文化的影响。
  4. 红云:隐喻理想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转金丹”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长生不老
    • C. 财富
  2. “全家仙去隐红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参与世事
    • B. 隐居自然
    • C. 寻求名利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热爱权力
    • B. 追求宁静与超脱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泛舟观桃花》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强调对世俗的厌倦,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文集》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歌通史》

相关查询

寄翟密州 寄曾公卷 寄印老并招壁公 寄因胜观老 寄夷白坦然 寄相之并示坰 寄天牖元翰 寄尚志 寄吕少冯时余单骑入都将发楚 寄介然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搔头弄姿 趋结尾的成语 案举 祸稔萧墙 家生哨 米字旁的字 群居穴处 自合 高居深拱 行远自迩 用字旁的字 韩寿分香 子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崔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