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2:11
春到溪山已近旬,
寻春犹自负深情。
爱闲长向梅边立,
趁暖时从竹下行。
苦乏诗材无可借,
更嫌酒病有余酲。
算来岂是因名利,
才有关心便不清。
春天已经来到了溪山,时间快要过去十天了,我仍然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寻春。喜欢在梅花旁边悠闲地站着,趁着温暖的时光从竹子下走过。苦于没有诗的材料可供借鉴,更讨厌的是因为喝酒而感到昏沉。回想起来,这岂是因为名利的追求,实际上只是因为对生活的关心而变得不够清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梅”和“竹”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高洁和坚韧,反映了作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施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心态反思生活。
创作背景: 《春多日》创作于春季,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诗人借春景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春多日》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溪山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春到溪山已近旬,寻春犹自负深情”展示了春天的到来,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春天依然怀有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爱闲长向梅边立,趁暖时从竹下行”则体现了作者在春天里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喜欢在梅花旁驻足,享受温暖的阳光,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的眷恋。
然而,诗人转而提到“苦乏诗材无可借,更嫌酒病有余酲”,表明他在创作上遇到的困境和对酒后昏沉的无奈,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两句“算来岂是因名利,才有关心便不清”则是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强调自己对名利的淡泊,这种心态使得他在面对生活时,内心的追求依旧清晰。
整首诗在平和的情感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独立的人格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与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洁的情操与独立的人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什么?
A. 高洁
B. 富贵
C. 忍耐
D. 忧愁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淡泊
C. 追求
D. 忽视
“趁暖时从竹下行”中“暖”指的是?
A. 温暖的天气
B. 心情愉快
C. 友情
D. 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枢的《春多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春天的生机与情感,后者则渗透出孤独与宁静的哲思。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主题情感各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