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5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7:16
秋色
作者: 黄庚 〔宋代〕
凭高望不极,
望断动愁情。
落日凄凉处,
西风点染成。
丹枫明野驿,
白水浸江城。
马上人回首,
戎戎黯客程。
站在高处眺望,视线无法尽头,
望断了无尽的愁苦情思。
落日的余晖洒在凄凉的地方,
西风吹来,仿佛在点染一切。
丹红的枫树在开阔的驿站映衬,
白色的水流浸润着江边的城市。
骑马的人回头望去,
显得愁苦,旅途黯淡无光。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色和离愁,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及人生旅途的感慨。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感而备受推崇。他的诗风清新,常透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在秋季这个象征着收获与离别的季节,黄庚创作此诗,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渗透出个人的孤独和愁苦。
《秋色》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深切的情感。诗的开头“凭高望不极”,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眺的情景,象征着对未来的期望与迷茫。随着“望断动愁情”的出现,诗人情感的转折显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思考。
“落日凄凉处”,描绘的黄昏时刻,带着一丝悲凉,似乎在暗示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西风点染成”,则是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西风吹拂,带来冷冽的气息,仿佛在点染着诗人的内心。
“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通过浓烈的色彩与清澈的水流,展现了秋季的美丽与宁静,但在这美丽之下,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诗的最后,骑马的旅人回首,显得更加孤独与沉重,体现了对无尽旅途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美与愁,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离别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天的景色,抒发了生离死别、人生无常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旅途的思考。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意与淡淡的忧伤,映射出人生命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凭高望不极”意指什么?
A. 看到尽头
B. 无法到达尽头
C. 只看到一部分
D. 视线模糊
“西风点染成”中的“点染”指的是什么?
A. 画画
B. 赋予色彩
C. 变成
D. 结束
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与思考
C. 冷漠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