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松石晓景图

《松石晓景图》

时间: 2025-05-02 13:38:03

诗句

霜骨云根惨澹愁,宿烟封著未全收。

将归与说文通后,写得松江岸上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03

原文展示:

霜骨云根惨澹愁,宿烟封著未全收。将归与说文通后,写得松江岸上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松江岸边的景象。诗人感受到霜冷的骨骼,云雾缭绕,心中充满了愁绪。宿夜的烟雾还未完全散去,等待着归去时能与人交流文辞。最终,诗人将松江岸的秋景描绘出来。

注释:

  • 霜骨:指因霜寒而显得苍白的骨头,形容寒冷、凄凉的感觉。
  • 云根:云雾的根基,形容云雾环绕的情景。
  • 惨澹愁:惨淡而忧愁,表达诗人的心情。
  • 宿烟:过夜的烟雾,指早晨还未散去的雾气。
  • 全收:完全散去。
  • 文通:指文学交流或沟通,表达与他人讨论文学的愿望。
  • 松江:松江是指松江流域,秋天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士衡,号龟蒙,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见长,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松江游历时,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美丽,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松石晓景图》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晨曦时分松江岸的景致。诗的开头“霜骨云根惨澹愁”以冷峻的意象引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似乎在描绘着自然的严酷与人心的脆弱。接着“宿烟封著未全收”,通过烟雾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和时空的交错,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最后两句“将归与说文通后,写得松江岸上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与他人分享自己对这幅秋景的感受,显示出他对文学交流的渴望与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意蕴丰富,结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令人深思。尤其在唐代诗歌中,具备如此浓厚的情感与自然描写,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骨云根惨澹愁”:描绘了秋天早晨的寒冷,霜打在骨头上,衬托诗人的忧愁。
  2. “宿烟封著未全收”:描绘了晨雾未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3. “将归与说文通后”:诗人希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显示出对交流的渴望。
  4. “写得松江岸上秋”:总结了诗的主题,描绘松江秋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骨”比喻寒冷的感觉,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宿烟似乎有意识地封住了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松江景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借助文学的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孤独。
  • :代表迷雾、神秘。
  • :寓意过往、时间。
  • 松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快乐
    • D. 迷惘
  2. 诗人希望与谁“说文通”?

    • A. 自己
    • B. 自然
    • C. 朋友
    • D. 家人
  3. 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夏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秋天为主题,表现出山中宁静与自然之美,情感更为宁静。
  • 杜甫《秋兴八首》:则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情感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陆龟蒙诗集》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西樵白云洞 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 木兰花慢 在德六年正旦 木兰花慢 辛酉九日 木兰花慢 赠阆州扬宣抚 木兰花慢 其一 西斋坐雨,威如书至 木兰花慢 其一 题马湘兰画山水 木兰花慢 赠歌者张蕴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发策决科 殳字旁的字 贵无常尊 过物 金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包含乷的词语有哪些 残略 波结尾的成语 草地上的午餐 嶂疠 暗中倾轧 眼空一世 选贤 东风吹马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