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时间: 2025-05-01 04:01:32

诗句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

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32

原文展示: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心闲适,才更加觉得山水的美好;心灵宁静,才更加明白日月的漫长。看到天下苍生还未安宁,我的忧虑使我渐渐与世俗无缘。

注释:

  • 身闲:身体闲适,指状态放松。
  • 溪山:溪水和山川,象征自然美景。
  • 日月长:指时间漫长,暗喻人生的无常。
  • 苍生:百姓、人民。
  • 苏息:安息、平静,指社会的安定。
  • 忧公:忧虑的公者,指诗人自己。
  • 世相忘:与世俗隔绝,忘却世事。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诗中表达的情感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有一定关系,隐士追求自然宁静,远离世俗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一生历经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反映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清新而质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他身处自然的环境中,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困苦感到忧虑,借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忧虑。开篇“身闲剩觉溪山好”,描绘了诗人在武夷精舍的宁静生活,令人向往的山水景色让他心情愉悦。接下来的“心静尤知日月长”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使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然而,诗的后两句“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则转向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百姓生存状态的忧虑。这里,诗人将个人的闲适与天下苍生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心中的矛盾:一方面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忧。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对比鲜明的情境,深刻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责任感与情感深度。通过自然的美,诗人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这种关怀与思考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闲剩觉溪山好:身心放松,感觉溪水和山川的美好。
  2. 心静尤知日月长:内心宁静,才更能体会到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珍贵。
  3. 天下苍生未苏息:社会依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得到安宁。
  4. 忧公遂与世相忘:忧虑的诗人逐渐与世俗的纷扰隔绝,陷入思索。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矛盾。
  • 象征:溪山象征自然的美好,日月象征时间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个人的宁静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
  • 日月:象征时间,意味着人生的无常。
  • 苍生:象征人民,代表社会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感受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A. 身心放松
    • B. 忧虑苍生
  2. 诗中“心静”所强调的是什么?

    • A. 内心的平静
    • B. 忙碌的生活
  3.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如何?

    • A. 忽视
    • B. 关切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陆游的诗更加强调社会责任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隐逸生活。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 其一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 浣溪沙(过临川席上赋此词) 从张钦夫觅纸 念奴娇(再和) 减字木兰花(江阴州治漾花池) 踏莎行(为朱漕寿) 留题彭泽故县修真观 荐福观何卿 题福严寺行者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猫鼠同眠 江贼 安富尊荣 视开头的成语 疲惫不堪 周公旦 弊帚自珍 十字旁的字 愁开头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热情洋溢 云屯鸟散 面字旁的字 劳燕分飞 目字旁的字 包含拙的词语有哪些 榄香 矢字旁的字 包含钢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