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平山道上

《平山道上》

时间: 2025-05-01 02:03:27

诗句

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

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

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

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27

原文展示

平山道上
作者: 陈奕禧 〔清代〕

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
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
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
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

白话文翻译

暖和的阳光和晴朗的微风在远处玩弄着光辉,
美丽的山水和茂盛的树木环绕成景。
唤醒了僧人的梦境,蒲牢的钟声响起,
打破了溪水上的烟雾,仿佛与玉石一同飞舞。
麦田渐近秋天,穗子低垂已成熟,
鱼梁上正值傍晚,渔夫归来带着新鲜的鱼。
谁能理解这隐居的计策,
不要叹息桃源的客人已经稀少。

注释

  • 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钟,声音清脆悦耳。
  • 玉飞:指的是在溪水上漂浮的云烟,形象地表现出轻盈的感觉。
  • 麦陇:指麦田,象征着丰收季节。
  • 鱼梁:指的是捕鱼的工具或地方,表示水边的生活状态。
  • 诛茅计:意为隐居或避世的计策,出自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桃源: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宁静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奕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归属,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平山道上》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对阳光、微风、山水和丰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温暖的自然环境,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僧人的梦境和清脆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唤醒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而“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体现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两句“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隐喻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在诗人的眼中,理想的桃源生活虽然稀少,但却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暖日晴风弄远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远处的光辉在自然中舞动。
    2. 好山嘉树绿成围:美丽的山和茂盛的树木围绕着四周,形成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
    3. 唤回僧梦蒲牢响:僧人的梦被一声清脆的钟声唤醒,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4. 点破溪烟属玉飞:溪水上的烟雾被打破,犹如玉石般轻盈,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5. 麦陇近秋垂穗熟:麦田渐近秋季,麦穗低垂,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6. 鱼梁向晚得鲜归:傍晚时分,渔夫归来,带着新鲜的鱼,表现出生活的富足。
    7. 何人解作诛茅计:诗人反思隐居生活的选择,感叹理解这种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8. 莫叹桃源客到稀:不要叹息桃源中的客人稀少,暗含对理想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如“暖日晴风”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暖日、晴风:象征温暖和希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 好山、嘉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丰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蒲牢:象征人文情感的寄托,表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麦陇、鱼梁: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富裕,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暖日晴风弄远晖”中的“远晖”主要指什么?

    • A. 夕阳的余晖
    • B. 远处的光辉
    • C. 太阳光的闪烁
    • D. 星星的光辉
  2. “何人解作诛茅计”中的“诛茅计”指的是什么?

    • A. 反抗现实的计划
    • B. 隐居的生活方式
    • C. 追求名利的策略
    • D. 写作的计划
  3. 诗中提到的“桃源”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社会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1. 陈奕禧的《平山道上》与王维的《鹿柴》:
    • 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隐逸的理想。
    • 陈奕禧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和富足感,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敦煌曲 陈员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别长句 赠笔工陆继翁 天厩神兔歌 维扬怀古 早行 行营夜雨 晓起 行天寿山 送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滞想 社稷为墟 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距跃三百 旡字旁的字 年灾月厄 掩目捕雀 跬跬拜拜 解馆 民殷财阜 广字头的字 面字旁的字 举手摇足 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倾抱写诚 匕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