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27
平山道上
作者: 陈奕禧 〔清代〕
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
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
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
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
暖和的阳光和晴朗的微风在远处玩弄着光辉,
美丽的山水和茂盛的树木环绕成景。
唤醒了僧人的梦境,蒲牢的钟声响起,
打破了溪水上的烟雾,仿佛与玉石一同飞舞。
麦田渐近秋天,穗子低垂已成熟,
鱼梁上正值傍晚,渔夫归来带着新鲜的鱼。
谁能理解这隐居的计策,
不要叹息桃源的客人已经稀少。
作者介绍:陈奕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归属,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平山道上》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对阳光、微风、山水和丰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暖日晴风弄远晖,好山嘉树绿成围”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温暖的自然环境,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唤回僧梦蒲牢响,点破溪烟属玉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僧人的梦境和清脆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唤醒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而“麦陇近秋垂穗熟,鱼梁向晚得鲜归”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体现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两句“何人解作诛茅计,莫叹桃源客到稀”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隐喻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在诗人的眼中,理想的桃源生活虽然稀少,但却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暖日晴风弄远晖”中的“远晖”主要指什么?
“何人解作诛茅计”中的“诛茅计”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源”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