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11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
作者:苏轼 〔宋代〕
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忽见东平孟君子,梦中相对说黄州。
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无数碧巑岏。
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
知君此去便归耕,笑指孤舟一叶轻。
待向三茅乞灵雨,半篙流水赠君行。
近年来我渐渐觉得这一生如浮云般飘渺,仿佛又要在三吴之间漫游。忽然在梦中见到了东平的孟君子,与他谈起黄州的往事。清澈的池塘在五月的寒气中显得格外宁静,小山如海般青翠,层峦叠嶂。三千棵杉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要与云天拥抱。我知道你这次出游是要回去耕作,笑着指着那只轻盈的孤舟。我期待着向三茅山求得灵雨,愿送你一篙轻舟,顺水而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词皆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苏轼的创作风格多变,常带有哲理性,情感丰富而深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仍与友人孟震一同游览常州的僧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怀。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情怀与对友谊的珍视。首句“年来转觉此生浮”开篇即引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流露出淡淡的感伤。接着“又作三吴浪漫游”则是对自由与游玩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在描写中,苏轼通过“湛湛清池”“小山无数碧巑岏”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尤其是“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将杉树的挺拔与壮丽与人生理想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知君此去便归耕,笑指孤舟一叶轻”,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友人将归耕的理解与支持,展现出一种洒脱和无所羁绊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友谊的真挚祝福,也是对人生选择的尊重与释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孟君子”指的是谁?
填空题:诗中提到“湛湛清池”的季节是_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