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4:41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余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这首诗的意思是:夷齐(古代隐士)以周公的粟米为耻,甘愿高歌,吟诵虞舜的德行。那些能够享受丰厚俸禄的人,哪里能像你我一样追求绮丽的园子?古往今来,避世隐士多数已经化为死灰,或仅留余烟。那些末路之人更加羞愧,唯有朱墨在手,独自研磨。陶渊明最初也是在官场中任职,他的高歌其实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言辞。不快乐时,他便径直归隐,面对世俗,他感到羞愧而自认为独具贤能。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尤其以豪放派的词风著称。
《和陶贫士七首》是苏轼在隐士文化和个人生活状况影响下创作的,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鄙视。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隐士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通过描绘夷齐与虞舜的理想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利益的拒绝。诗中提到的“朱墨手自研”,不仅展现了隐士的文化追求,也暗示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在面对社会的压力时,苏轼选择归隐,这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中通过古代隐士和陶渊明的例子,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诗句简练而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对世俗功名的批判,表达了苏轼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思。
夷齐对周粟的态度是?
A. 羡慕
B. 羞耻
C. 不在乎
D. 崇拜
朱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化修养
C. 权力
D. 名声
陶渊明最初的身份是?
A. 隐士
B. 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1-B, 2-B, 3-B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苏轼《和陶贫士七首》: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宁静自得,而苏轼则强调了对于世俗的批判与文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