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山

《金山》

时间: 2025-05-02 12:26:50

诗句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6:50

原文展示:

金山 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 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 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 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无垠的波涛之中,金山巍峨地见证着古今的变迁。 云烟缭绕,连接着三座仙岛,四季更迭,花木茂盛。 乱石之间,船只停泊,西风中,我倚着栏杆吟咏。 知道江水归向大海的规律不会改变,此刻心中却感到凄凉。

注释:

  •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 洪涛:巨大的波浪。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 阅:见证。
  • 三岛: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 四时:四季。
  • 维舟:系船。
  • 倚槛:靠着栏杆。
  • 朝宗:指江水归向大海,比喻归顺。
  • 凄切:凄凉悲切。

诗词背景: 作者张栻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金山》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心境。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游历金山时的所见所感有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山为背景,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首联“万顷洪涛里,巍然阅古今”描绘了金山的雄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颔联“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则通过神话和自然的结合,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美感。颈联“乱石维舟住,西风倚槛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个人体验,表达了在自然中的宁静和思考。尾联“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万顷洪涛”和“巍然”描绘了金山的壮丽,同时“阅古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 颔联以“云烟三岛接”和“花木四时深”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自然的恒常和变化。
  • 颈联通过“乱石维舟住”和“西风倚槛吟”描绘了作者的个人体验,表达了在自然中的宁静和思考。
  • 尾联“朝宗知不断,凄切此时心”抒发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顷洪涛”比喻广阔的海洋,“巍然”比喻金山的雄伟。
  • 拟人:如“巍然阅古今”将金山拟人化,赋予其见证历史的能力。
  • 对仗:如“云烟三岛接,花木四时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金山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哀思。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万顷洪涛:象征自然的广阔和力量。
  • 巍然:象征金山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
  • 云烟三岛:象征神秘和美丽。
  • 花木四时:象征自然的恒常和变化。
  • 乱石维舟:象征宁静和思考。
  • 西风倚槛:象征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岛”指的是什么? A. 蓬莱、方丈、瀛洲 B. 东、南、西 C. 山、水、云
  2. 诗中的“朝宗”指的是什么? A. 江水归向大海 B. 朝拜宗庙 C. 朝代更迭
  3. 诗中的“凄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凄凉悲切 C. 平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景色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登高远眺的景色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金山》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金山》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赤壁赋》则更注重历史事件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文照大师 建溪十咏其八仙人洲 信道人归西京 胡小著克顺知录州惠安县兼过南昌别墅 夕阳 贺资政学士王侍郎 张泌东游 竹答柳 叶秘书温知蜀州江原县 次韵和宗人安期见贺恩命之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雄开头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包含谐的成语 牛马走 歺字旁的字 惊慌无措 饮河 尤红殢翠 向事 韬戈偃武 心字底的字 蝶粉蜂黄 西字头的字 火字旁的字 亡结尾的成语 诛心之律 趁行 隐名埋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