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蜀道后期

《蜀道后期》

时间: 2025-05-01 04:01:57

诗句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57

原文展示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白话文翻译

客人的心情与日月争夺着时间,
来往的行程早已预定。
秋风不等人,
已经先到洛阳城。

注释

  • 客心:指旅客的心情,表达了旅途中的思虑与情感。
  • 争日月:比喻时间的紧迫感,客人心中急切希望能赶上日月的变化。
  • 预期程:指事先安排好的行程,表达了对旅行计划的期待。
  • 不相待:意为不等人,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流逝。
  • 先至洛阳城:指秋风比客人更早到达洛阳,象征着时光的飞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自然的观察。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与游子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说在蜀地游历时,表现了他对旅途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唐代交通不便,蜀道艰难,诗中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蜀道后期》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首句“客心争日月”生动地传达了旅人内心的焦虑和急切,似乎与时间进行着一场没有结局的竞赛。这种竞赛不仅是对时间的追逐,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来往预期程”进一步强调了旅途中既定的行程与内心的不安交织,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

“秋风不相待”,这一句则极具画面感,秋风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也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最后一句“先至洛阳城”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故乡,洛阳作为唐代的文化中心,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与期待。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对时间、对故乡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心争日月:旅人的心情与时间竞争,表现出旅途的焦虑与不安。
  2. 来往预期程:指已经安排好的行程,反映了对未来的计划和期待。
  3. 秋风不相待:秋风的到来象征着时间不会停留,突显流逝之感。
  4. 先至洛阳城:秋风早已到达洛阳,意味着时间的飞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日月进行比较,强调时间的急迫感。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不等人的性质,增强了诗的感情。
  • 对仗:诗中各句节奏感强,展现了古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旅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恋,表达出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客心:象征着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
  2. 日月:代表时间的流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
  3.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
  4. 洛阳城:作为故乡的象征,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说
    • D. 白居易
  2. “客心争日月”中的“争”字意指什么?

    • A. 竞争
    • B. 争吵
    • C. 争取
    • D. 争论
  3. “秋风不相待”中的“相待”是指什么?

    • A. 互相等待
    • B. 相互交流
    • C. 互相帮助
    • D. 相互理解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说的《蜀道后期》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但王维更注重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七夕歌 十月二十二日晚作三首 熏风二首 发金陵折柳亭二首 襄阳曲 僧允怀惠紫竹杖 西湖三首 乍晴二首 冬至赠潘郎二首 食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采焕然 瓮人 月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煎膏炊骨 包含祲的词语有哪些 贤交 采字头的字 没而不朽 一无所取 心荡神驰 明月不常圆 硬化纸 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避年 旗结尾的成语 包含辔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