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07
缓辔松阴不起尘,岚山经雨一番新。
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
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
马缓缓行走,松树下的阴影没有扬起尘土,经过一场雨的岚山显得更加清新。
我远远知道你们在山中宿营几夜,那正是全家人躲避世俗的好去处。
落日已经迷失在烟雾弥漫的道路上,飞舞的花瓣还在回应着洞中的春天。
可怜的是你们不再继续探寻源头,如果见到刘郎,我想问问秦国的事。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及书法家。其诗以清新俊逸著称,多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与好友刘太博相约游庐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们常常寻求与世隔绝的生活,以逃避繁忙的官场和世俗的纷扰。
黄庭坚的《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展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感和独特的生活哲学。诗中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庐山的清新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开篇“缓辔松阴不起尘”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骑行画面,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之情。接着通过“岚山经雨一番新”展现了雨后山景的清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诗的中间部分提到“遥知数夜寻山宿”,表达了对刘太博及其家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认同与追求。结尾部分,诗人用“可怜不更寻源入”感叹生活的无常,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若见刘郎,便想问问秦国的往事,意味着对历史的思索与对朋友的关心。
整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作,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对人生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庐山的雨后景象?
A. 落日已迷烟际路
B. 岚山经雨一番新
C. 可怜不更寻源入
D. 飞花还报洞中春
诗中提到的“刘郎”是指谁?
A. 诗人本人
B. 朋友刘太博
C. 历史人物
D. 诗中的隐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