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4:06
题孟浩然画像
作者:黄庭坚
先生少也隐鹿门,
爽气洗尽尘埃昏。
赋诗真可凌鲍谢,
短褐岂愧公卿尊。
故人私邀伴禁直,
诵诗不顾龙鳞逆。
风云感会虽有时,
顾此定知毋枉尺。
襄江渺渺泛清流,
梅残腊月年年愁。
先生一往今几秋,
后来谁复钓槎头。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的隐逸生活与诗歌才华。诗人回忆孟浩然年轻时隐居在鹿门山,清新的气息洗净了世间的污浊。他的诗才可与鲍勃、谢灵运并肩,身穿短衣也不觉得羞愧于公卿的尊荣。故人私下邀请他伴随禁苑吟咏,诵诗时不顾龙的逆鳞。虽然风云变幻的机会难得,但我相信这并不徒劳无益。襄江的水流淙淙,梅花在腊月里凋零,年年令人愁苦。孟浩然一去已是几秋,后来又有谁能在钓鱼的竹筏上吟咏呢?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等人并称为“宋四家”,其诗风兼具清丽与刚健,擅长用词造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作于黄庭坚对孟浩然的追忆与敬仰之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诗才的赞美。孟浩然作为盛唐诗人,以其高洁的气节和清丽的诗风影响了后世,黄庭坚的诗意在于缅怀和追思。
《题孟浩然画像》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思的诗,黄庭坚通过对孟浩然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这位诗人的深切敬意。诗的开头以“隐鹿门”引入,展示了孟浩然的隐士形象,同时“爽气洗尽尘埃昏”则表达了他心境的清明与高洁。诗人认为,孟浩然的诗才足以凌驾于鲍谢之上,即便他身着短褐,也丝毫不逊色于那些高官显贵。
接下来的两句透过友人的私邀,表现出诗人与自然、诗歌的亲密关系,诗人不顾权贵的逆鳞,专注于吟咏和创作,这反映了他对自由与诗意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几句则是对孟浩然离去后的感慨,感叹时光流逝、身边的清流与梅花的凋零,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追忆,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孟浩然的追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与诗歌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高洁的情怀,体现出诗人与自然、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短褐岂愧公卿尊”中“短褐”的意思是?
A. 长袍
B. 短衣服
C. 裙子
D. 盔甲
“襄江渺渺泛清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伤感
B. 自然之美
C. 战争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