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织锦图

《织锦图》

时间: 2025-04-29 21:05:27

诗句

秋深未寄衣,络纬上寒机。

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5:27

原文展示:

织锦图 秋深未寄衣,络纬上寒机。 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

白话文翻译:

深秋时节,还未寄出寒衣,络纬虫爬上了冰冷的织机。 曾经因为断织而相互告诫,夫君你不必急着归来。

注释:

  • 络纬:即纺织娘,一种昆虫,因其鸣声似纺织机的声音,故名。
  • 寒机:指织布机,因在寒冷的环境中使用,故称寒机。
  • 断织:指织布时线断了,这里比喻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有“铁崖体”之称。此诗描绘了一个妇女在深秋时节织布的情景,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维桢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家庭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妻子的深情。在那个时代,妇女常常在家中织布,而丈夫则可能因战乱或工作远行,诗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常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妇女织布的情景。首句“秋深未寄衣”直接点明了时节和未完成的家务,透露出一种紧迫和焦虑。次句“络纬上寒机”用昆虫的形象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后两句“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则巧妙地表达了妇女的内心矛盾:一方面希望丈夫归来,另一方面又担心他的安全,因此暗示他不必急着回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杨维桢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深未寄衣”:点明时节,深秋意味着寒冷即将来临,而“未寄衣”则暗示了家务的未完成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络纬上寒机”:用昆虫的形象来描绘织布的场景,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同时也暗示了妇女的孤独和辛劳。
  • “断织曾相戒”:通过“断织”这一动作,表达了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而“相戒”则可能是指夫妻间的某种约定或教训。
  • “夫君不用归”:表面上是对丈夫的关心,实际上隐藏着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络纬虫拟人化,使其爬上寒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 比喻:“断织”比喻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妇女在深秋织布的情景,表达了她的孤独、思念和对丈夫的关心。诗中的“断织”和“夫君不用归”反映了妇女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深情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络纬:象征着孤独和辛劳,同时也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
  • 寒机:象征着妇女的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 断织:象征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络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昆虫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答案:A

  2. “断织曾相戒”中的“断织”比喻什么? A. 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 B. 织布时的技术问题 C. 生活中的困难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夫君不用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丈夫的思念 B. 对丈夫的关心 C. 对丈夫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闺怨》:同样描绘了妇女的孤独和思念,可以与杨维桢的这首诗进行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妇女的内心世界。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杨维桢的《织锦图》都描绘了妇女的孤独和思念,但王昌龄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杨维桢的诗则更加注重意象的生动和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收录了杨维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详细介绍了古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家庭角色,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社会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感 逢羊 迟雪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 春阴 黄莺二首 送闵郎中知池州 送僧在己归秀州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 斫脍怀永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节外生枝 干字旁的字 胡说八道 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孬好 机要 显露头角 兀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翘敏 大处落墨 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仲衍 丰城剑气 乐善好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