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8:01
奉和往虎窟山寺诗
作者:鲍至 〔南北朝〕
神心眷物序,访道绝尘嚣。
林疏盖影出,风去管声遥。
息徒依胜境,税驾上山椒。
年还节已仲,野绿气方韶。
短叶生乔树,疏花发早条。
远峰带云没,流烟杂雨飘。
复兹承乏者,颁名厕末僚。
愿藉连河涧,庶影慧灯昭。
一知衣内宝,衣惭兹地辽。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道理的追求,作者在寻访道理的过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树林的稀疏使得阳光透过树影洒下,微风吹过,悠扬的管乐声渐渐远去。诗人停留在美好的境地,驾车缓缓向山顶行驶。年头已至仲夏,野外的绿色正值最美的时节。短小的叶子在高大的树木间生长,稀疏的花朵在早春的枝丫上绽放。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笼罩,流动的烟雾与细雨交织着飘荡。再次回到这里,期望能接纳那些乏力者的心灵,愿意借助河涧的清流,让智慧之光照耀。诗人感慨,虽身处辽远之地,却如同内心藏有宝物,心中难免有些惭愧。
鲍至,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受到关注。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寻访道理、远离喧嚣的旅途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寻道者在山林间的宁静与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开头两句“神心眷物序,访道绝尘嚣”,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目的,表明他在寻找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的景象描绘,林木稀疏、风声遥远,给人以幽静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自然景观,春夏交替之时,短叶与疏花的描绘,更是使得诗的意境轻盈而富有生机。远峰、流烟、细雨的意象交织出一种恍若梦境的氛围,令人在这种氤氲的景象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心灵疲惫者的关怀,愿意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启迪心灵,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多地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反思与呼唤。总体而言,这首诗透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情怀,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心灵的探索,表达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智慧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C. 对道理与心灵的追求
D.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短叶生乔树,疏花发早条”中,短叶与疏花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命的多样性
C. 时光的流逝
D. 自然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神心眷物序”意指什么?
A. 诗人对物质的追求
B. 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C. 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D. 诗人对道理的深入探索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王维更侧重于孤独与清幽的表现,而鲍至则在寻求道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比,两首诗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