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蟠龙山望江

《蟠龙山望江》

时间: 2025-05-07 10:16:50

诗句

夭矫蟠龙入画图,青林红树两模糊。

晚来岸帻江天望,几点云帆淡欲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6:50

原文展示:

夭矫蟠龙入画图,
青林红树两模糊。
晚来岸帻江天望,
几点云帆淡欲无。

白话文翻译:

一条翘曲的蟠龙似乎进入了画中,
青翠的树林与红色的树木在朦胧中交融。
傍晚时分,我在岸边望向江天,
只见几只云帆淡淡地飘浮,仿佛无影无踪。

注释:

  • 夭矫:形容事物的姿态优美而曲折,有一种生动的美感。
  • 蟠龙:形容山的形态像一条盘旋的龙,寓意壮丽和神奇。
  • 模糊:形容景物不清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岸帻:岸边的帽子,这里可以理解为岸边的景象。
  • 云帆:指远处的船帆,云淡风轻的情景。

典故解析:

“蟠龙”常用于形容山脉的形状,寓意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古往今来,诗人常借用龙的形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象征着力量与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霖,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绘细腻的景象。

创作背景:

《蟠龙山望江》写于作者游览蟠龙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反映了清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寄托的时代特征。

诗歌鉴赏:

《蟠龙山望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中用“蟠龙”形容山势蜿蜒,既形象生动,又赋予了山的生命力,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仰与融入。接着,再以“青林红树”描绘出江边的树木景象,色彩的对比传递出秋日的气息,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多样性。

诗的后两句在傍晚时分描绘了江天的宁静与朦胧,云帆的出现仿佛是点缀在这幅画卷上的细腻笔触,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传达出诗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令人心境开阔,遐思无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夭矫蟠龙入画图:用夭矫的形容词描绘蟠龙的形态,暗示着山势的奇特与壮丽。
  2. 青林红树两模糊:通过青林与红树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暗示时间的变化与自然的和谐。
  3. 晚来岸帻江天望:描绘晚霞时分的江边景象,给人一种宁静与思索的感觉。
  4. 几点云帆淡欲无:最后一句以云帆的轻盈暗示生活的淡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蟠龙”比喻山势的曲折壮丽。
  • 对仗:青林与红树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生动的形态,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清代文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蟠龙:象征着大自然的雄伟与灵动,常常与力量和美丽相联系。
  • 青林红树:代表着生机与色彩的交融,传达出四季变换的美感。
  • 云帆:象征着漂泊与自由,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夭矫蟠龙入画图中的“蟠龙”指的是: A. 一条龙
    B. 蜿蜒的山势
    C. 一幅画

  2. 诗中描写的时间是: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3. 诗人通过“几点云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淡然
    C. 激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秋色,展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王时霖《蟠龙山望江》:前者豪放,后者细腻,二者皆赞美山水,但风格迥异,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怀奉寄朱补阙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因以继和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冬日,汉江南行将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书 甫构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夏夜作 春日偶作 途中即事 休暇日,中书相公致斋禁省,因以寄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冤篼 推崇备至 毛字旁的字 包含思的词语有哪些 词严义正 邪魔怪道 龜字旁的字 立称 逝流 子字旁的字 浸水 户字头的字 甘字旁的字 包含希的成语 目不识字 宝贝疙瘩 品而第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