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9:05
真珠帘(梨花)
作者: 张炎 〔宋代〕
绿房几夜迎清晓,光摇动素月溶溶如水。
惆怅一株寒,记东阑闲倚。
近日花边无旧雨,便寂寞何曾吹泪。
烛外。谩羞得红妆,而今犹睡。
琪树皎立风前,万尘空独挹飘然清气。
雅淡不成娇,拥玲珑春意。
落寞云深诗梦浅,但一似唐昌宫里。
元是。是分明错认,当时玉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独自在绿房中,迎接清晨的光线,光影如水般摇动。诗人感到惆怅,回忆起曾经在东边栏杆上闲坐的日子。最近花边没有了旧日的雨水,变得寂寞,眼泪也不曾被风吹过。烛光下,诗人无意间羞赧于自己花容月貌的红妆,如今却仍在睡梦中。琪树在风前静立,万物的尘埃中独自散发出清新的气息。雅致而不娇媚,怀抱着春天的玲珑意境。诗人感到孤独,云深处的诗梦也显得浅薄,仿佛回忆起唐昌宫的情景。原本这都是明确的错觉,似乎当时的玉蕊依然存在。
作者介绍:张炎(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公度,号宛山,擅长词,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此有深刻的感受。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真珠帘(梨花)》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抒情诗。诗人在清晨独自迎接月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画面。诗中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思索。开头的“绿房几夜迎清晓”,展现了诗人对晨曦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接下来的描写中,月光被比作温柔的水,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美。在“惆怅一株寒,记东阑闲倚”中,诗人以“寒”字,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伤。此时的他不仅在回忆往昔的美好,也在经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近日花边无旧雨,便寂寞何曾吹泪”,这里的“旧雨”象征着过去的点滴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情感变得愈发珍贵,却也更加深刻地刺痛了他的内心。诗中的“谩羞得红妆,而今犹睡”,则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美丽的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在意境和情感上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爱情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元是分明错认,当时玉蕊”则让整首诗在感伤之余,增添了一丝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塑造了诗的氛围,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体现出文化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绿房几夜迎清晓”中的“绿房”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机与宁静
C. 诗人的孤独
D. 美丽的花朵
“近日花边无旧雨”中的“旧雨”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情感
B. 真实的雨水
C. 生活的烦恼
D. 亲人的离去
“谩羞得红妆,而今犹睡”中,诗人对自己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无奈与自嘲
C. 满足
D. 伤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主题相似,描绘了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
《春望》 - 杜甫
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