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3:36
清野都无寸草留,暴师塞下欲何求。东风借便天亡敌,春水方生早去休。
在宁静的野外,连一寸草都不见留下,敌军在塞外究竟还想得到什么呢?借着东风的机会,敌人已经灭亡,春水刚刚开始流淌,现在就该离开了。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提到的“东风”在中国诗词中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涧泉,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其国力衰弱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敌人的蔑视,反映出对和平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思索。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诗的开头“清野都无寸草留”传达出一种荒凉的氛围,图景中没有生机的草木,暗示着战争带来的毁灭与荒凉。接下来的“暴师塞下欲何求”则进一步加深了对敌人无所追求的讽刺,表明了诗人对敌军的轻蔑态度。最后两句“东风借便天亡敌,春水方生早去休”则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诗人借东风之力象征性地表达了敌人已被消灭的愿望,暗含着对国家未来重生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也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暴师”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东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时局的深刻感受,但刘克庄更显豪情壮志,杜甫则多了一份悲凉。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思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