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02
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鼓子花明白石岸,
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
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
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
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惊红翡翠,
浅深还碍白蔷薇。
船头系个松根上,
欲待逢仙不拟归。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寺西小溪旁的美丽景色。岸边的鼓子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桃树和竹子掩映着翠绿的溪水。溪水清澈,仿佛与天台山的洞穴相映成趣,似乎是对那些沉迷于世俗的顽仙表示厌倦。深渊中只怜白色的羽毛傲然挺立,溪水中只觉锦鳞在嬉戏。更深的地方还有通往樵夫的路径,或许是秦人所不了解的。高低的地方不惊动红色的翡翠,浅深的地方也不妨碍白色的蔷薇。船头系在松根上,期待能遇见仙人,却不想返回尘世。
皮日休,字梦得,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创作于唐代,正值皮日休晚年,此时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的闲适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虎丘寺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人在此游玩,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描写了溪边的花草树木,展现出一种明亮而生机勃勃的画面。作者用“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开篇,描绘出一个幽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接着,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结合,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应厌顽仙不肯迷”一句中,诗人借用仙人形象,表达了对沉迷于世俗的人的不屑。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溪水和鱼类的互动,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尤其是“穷溪唯觉锦鳞痴”,不仅传达了对溪水中生物的欣赏,也暗示了人对自然的眷恋。
最后,诗人以“欲待逢仙不拟归”结束,表达了期望与自由的愿望,似乎在呼唤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淡漠,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清新脱俗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绝壑只怜白羽傲”中的“白羽”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羽毛
B. 白色的鸟
C. 白色的花
D. 白色的石头
诗中的“通樵处”指的是?
A. 通往山顶的路
B. 通往砍柴人的小路
C. 通往仙人的地方
D. 通往城镇的路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向往
D. 忘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