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明月逐人来 寄和明斋

《明月逐人来 寄和明斋》

时间: 2025-08-05 11:41:56

诗句

沪江风月。

词场半是滑稽滑。

衣香扇影,莼园四达。

目尽花间豁。

惜黄鸟啼声涩。

我辈诗狂,却与此风割席。

槎溪上俗尘尽拨。

古漪园里,好景催人急。

送入樵歌渔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1:41:56

原文展示:

明月逐人来 寄和明斋
冯明权

沪江风月。词场半是滑稽滑。
衣香扇影,莼园四达。
目尽花间豁。惜黄鸟啼声涩。
我辈诗狂,却与此风割席。
槎溪上俗尘尽拨。
古漪园里,好景催人急。
送入樵歌渔笛。

白话文翻译:

在沪江的风月之下,词坛上充满了滑稽的场面。
衣香袅袅,扇影摇曳,莼菜园四通八达。
眼前的花丛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可惜的是黄鸟的啼鸣显得格外涩口。
我们这一代的诗人,虽然狂热,却与这风雅之地划清界限。
在槎溪上,世俗的尘埃已被洗净。
在古漪园中,美景催促着人们匆匆前行。
我将这一切送入樵夫的歌声和渔船的笛音之中。

注释

  • 沪江:指上海的江边,象征着繁华的都市生活。
  • 词场:指词坛,文人聚集吟咏之地。
  • 莼园:莼菜的生长地,象征着自然与乡村的宁静。
  • 黄鸟:指鸣叫的鸟,表达人们对自然之声的感慨。
  • 割席:比喻与某事物断绝关系或划清界限。
  • 槎溪:指清澈的小溪,象征着清净的环境。
  • 古漪园:古老的园林,代表着历史文化的积淀。
  • 樵歌渔笛:樵夫的歌声和渔夫的笛声,象征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明权是近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常常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强调情感的真挚与意境的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个风月交融的环境中创作,表达了诗人与当下浮华社会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沪江的风月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开篇提到“沪江风月”,引入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随后转到“词场半是滑稽滑”,暗示着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浮华和滑稽的现象,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文人风气的讽刺。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诗人用“衣香扇影,莼园四达”来表现自然的美丽与恬静,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诗中“惜黄鸟啼声涩”表达了对黄鸟啼鸣声音的不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感,似乎在感叹即使是自然的声音也受到环境的影响。紧接着提到的“我辈诗狂,却与此风割席”,则是对当下诗人群体的自我反省,表明了诗人与世俗的疏离感。

最后两句“古漪园里,好景催人急。送入樵歌渔笛”描绘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在表现对繁华的批判与自然的向往之间,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沪江风月:描绘沪江的自然景观,设定诗的背景。
  2. 词场半是滑稽滑:对当时文坛浮华的讽刺,显示诗人对文人风气的不满。
  3. 衣香扇影,莼园四达: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体现出诗人的向往。
  4. 目尽花间豁:眼前花丛让人心旷神怡,反映诗人的愉悦心情。
  5. 惜黄鸟啼声涩:表达对自然之声的失落感,显示诗人的感伤情绪。
  6. 我辈诗狂,却与此风割席:自我反省,表明与世俗的距离。
  7. 槎溪上俗尘尽拨:描绘清澈的环境,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
  8. 古漪园里,好景催人急:强调美景的诱惑,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9. 送入樵歌渔笛:结束时将美好景致与田园生活相结合,体现对宁静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用“催人急”来表现美景对人的影响,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樵歌渔笛”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社会的批判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逃避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沪江:象征繁华与喧嚣。
  • 莼园:代表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 黄鸟:象征自然之声,表达对美好声音的渴望。
  • 槎溪:清澈的溪水,象征内心的宁静。
  • 古漪园:历史的积淀,代表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沪江”代表什么? A. 乡村
    B. 繁华都市
    C. 荒野

  2. “惜黄鸟啼声涩”中的“涩”指的是什么? A. 清澈
    B. 不悦耳
    C. 悲伤

  3. 诗人对当时文坛的态度是? A. 支持
    B. 讽刺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冯明权的《明月逐人来》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但杜甫更多地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冯明权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诗词与情感:从古至今的探讨》

相关查询

泾渭扬清浊 九侯山神诗 国师南岩诗 雨夜怀邓孝威 寄张秋绍 怀严荪友 答苏武书 舟行 雨中自玉屏放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鼓令 密结尾的成语 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鸿爪雪泥 鴥扬 石字旁的字 诞登 穷折腾 包含柰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肝髓流野 慷慨输将 流光易逝 角字旁的字 言清行浊 笃定泰山 几字旁的字 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