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3:46
坏廊径仄,哀湍响激。
松杉外层层夜色。
悲歌南八,箭著浮图甓。
铁像贺兰苔涩。
斟得一杯,黛沈几瓯茗汁。
依稀见云旗下食。
恰逢泓底,龙啸潭风急。
又认戍楼闻笛。
诗中描写了一条狭窄的破旧小路,伴随着哀伤的水流声。夜色层层叠叠地笼罩着松树与杉树。在这悲凉的景象中,远处传来南方的悲歌,仿佛是箭矢射中了那浮雕的塔石。那铁铸的像在苔藓的覆盖下显得格外湿滑。我斟了一杯茶,几道黛色的茶汤沉淀在杯中。隐约中,我看到云下有食物的影子。正值潭水清澈之时,突然一阵急风吹来,仿佛龙在水底咆哮。而我又听到了戍楼传来的笛声。
陈维崧(约1640-1700),字仲明,号天纵,清代诗人。生于浙江,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才出众而受到重视。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历史的感怀。
《明月逐人来 惠山山麓谒睢阳祠》创作于清代,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诗人游历于惠山,谒拜睢阳祠,怀古思今,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及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坏廊径仄,哀湍响激”引入,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幽暗与孤独,给人一种错落的空间感。接着“松杉外层层夜色”,将夜色的层次感与松杉的挺拔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悲歌南八”一语,瞬间将悲情引入,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悠远与人事的无常。诗中通过“箭著浮图甓”,将悲歌与浮雕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不变。接下来的“铁像贺兰苔涩”,则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铁像被苔藓覆盖,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斟得一杯,黛沈几瓯茗汁”则是诗人自我调适的表现,通过饮茶来平复内心的情绪,也暗示着一种对生活的释然。至于“依稀见云旗下食”,则让人感知到一种模糊而又渴望的希望。结尾部分“又认戍楼闻笛”,再次回归到孤独的环境中,笛声在戍楼中回荡,似乎在召唤着过去的回忆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与思索中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诗中“坏廊径仄”指的是什么?
“哀湍响激”中的“湍”指的是:
诗中的“斟得一杯”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夜色与思念主题下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