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23
山头烽火水边营,
鬼哭人悲夜夜声。
唯有碧天无一事,
日还西下月还明。
在山头的烽火和水边的营地中,
鬼魂在哭泣,人们在悲伤,夜夜传来哀伤的声音。
只有那碧蓝的天空中没有任何事情,
太阳依然西沉,明月仍然升起。
“烽火”常用以形容战争的紧张氛围,而“鬼哭人悲”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的惨状。碧天的意象则是对比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的宁静。
来鹄,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表达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悲悯的关注而闻名。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身处山中避难,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心中充满了对生离死别的感慨。
《山中避难作》是一首深具战乱背景的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人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哀伤。首句“山头烽火水边营”,直接描绘出战争的紧迫感和战士们的苦难。烽火作为信号,意味着战斗的持续和人们的恐惧,而水边的营地则暗示了无辜者的居所被卷入战火之中。
随后的“鬼哭人悲夜夜声”进一步加强了悲剧的氛围,诗人不仅关注到战斗的表面,更深刻地触及了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恐惧。每一个夜晚都被鬼魂的哭泣和人们的悲鸣所笼罩,呼应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在最后两句,诗人转向自然的描绘:“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这里的碧天象征着宁静与永恒,而日月的交替则是自然规律的继续,显示了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的无情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战争无情的控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尽管世间纷扰,但自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及自然的反衬,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切批判,反映出人类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烽火”主要指什么?
A. 战争的信号
B. 自然现象
C. 人们的欢笑
诗中“鬼哭人悲”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的无情对比
B. 对战争的期待
C. 对未来的希望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来鹄的《山中避难作》更加注重描绘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和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对饮酒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