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6:39
霜後藜枯无可羹,饥吟长作候虫声。
藏神上诉天应泣,支赐江蓠与杜蘅。
霜后藜菜枯萎,无法做成羹汤;饥饿中我只得吟唱,听那虫鸣声长久。
我将心中的神灵藏匿,向天诉说,天应该流泪;希望能得到江边的蓬草和杜鹃花。
本诗中提到的“藏神”,可以看作是对内心感受的一种隐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江蓠与杜蘅则是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向往,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境遇的困境。诗人在困苦的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本诗以简练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索与无奈。开头两句通过藜菜的枯萎和饥饿的吟唱,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哀伤。饥饿与虫鸣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也是诗人心灵孤独的写照。
后半部分“藏神上诉天应泣”,则转向对心灵深处的诉求,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不满与求索。这里的“天应泣”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沉,仿佛在请求天命的怜悯。最后希望得到江蓠与杜蘅的赐予,既是对生存物质的渴望,也是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充分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及对命运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困顿与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人对命运的思索与感悟。
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霜後藜枯无可羹”中的“羹”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藏神”是指什么?
答案:
杨万里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