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6:15
天目山前景老禅,
长安传法旧沙门。
十年不见身为累,
万里相逢舌尚存。
漠漠尘埃凝破衲,
凄凄风露袭归辕。
到家定有秋光在,
报答黄花满故园。
在天目山前,景老禅师静坐修行,
长安的寺庙传授佛法的旧沙门。
十年未见,身心仍感到疲惫,
万里相逢,话语依旧流畅。
微微的尘埃凝聚在破旧的袈裟上,
凄凉的风露袭来,我即将返家。
回到故乡一定会有秋天的美丽,
用满园的黄花来回报故乡的滋养。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佛教和出家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思念以及对出家生活的感悟。幽州、长安等地名,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也代表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汪元量(约1090-1150),字仲明,号东山,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景老禅相逢之际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问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修行与归属的主题。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叙述了作者与景老禅师的重逢,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开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与人物,天目山与景老禅的结合,既体现出自然的宁静,又暗示了佛教文化的厚重。接下来的“十年不见身为累”,则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自我反思。虽然相隔万里,然而在重逢之时,舌头的灵活依旧,表现出深厚的情谊。
“漠漠尘埃凝破衲”一句,通过描绘袈裟上的尘埃,表现出修行者的清贫与艰辛,风露的袭来更是强化了归家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期待,秋天的光景与黄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温暖,表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切,既有对友人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示了汪元量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景老禅”是指什么?
“十年不见身为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报答黄花满故园”中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幽州送景僧录归钱塘》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