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7:41
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
梅尧臣
江燕归时君亦归,
燕巢未暖君还去。
去去溪边杨柳多,
正值清明欲飞絮。
竞折赠行何所益,
时当长养伤嘉树。
不如举酒对青山,
酒罢移舟须薄暮。
嘉禾主人余久知,
迹冗不拟强攀附。
党或无忘问姓名,
为言懒拙皆如故。
当江燕归来的时候,你也要回去了;
可是燕巢还未温暖,你却要再度启程。
你要离去的地方,溪边杨柳正茂盛,
这正是清明时节,杨絮欲飞的好时光。
互相赠行又有什么好处呢?
此时正是适合长养的季节和受伤的树木。
不如我举杯与青山对饮,
酒饮罢后再移舟到薄暮时分。
嘉禾的主人我与你早已熟识,
我不想强行攀附您的光环。
如果有人忘记了我的名字,
我也懒得去解释,依旧如故。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山谷,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张秘丞赴秀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在送别时的感慨与哲思。
梅尧臣的《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描写了燕子的归来,暗示着友人的离去,燕巢未暖则是对离别的不舍。接着,诗人借助清明时节的美好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诗中“竞折赠行何所益”一句,提出了送别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对人情世态的反思。最终,诗人以举杯对青山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态度:宁愿与自然为伴,不愿强求与人交往的深度。
梅尧臣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江燕”、“杨柳”、“青山”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流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涉及送别,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但情感表达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