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9:51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这首诗表达了对谗言多、被逐出国的无奈,以及对国家仁义的思考。屈原在江边行走,昭王在水边询问;包茅曾经因为贡品问题而受到责备,香草则在自持芬芳。广袤的山川依旧存在,渔夫的歌声则与乡野的生活交融在一起。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梅溪,北宋时期的诗人,以五言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他在诗歌中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宣州杂诗二十首》是梅尧臣在其流放生涯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国家、社会的思考。这首诗则体现了他对谗言与仁义的思考,表现了诗人面临政治迫害时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梅尧臣在流亡生涯中的思考与感悟。他通过对屈原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信谗”与“伐国”构成了一种对比,揭示了谗言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令人警醒。屈原的孤独与昭王的问询,反映出个人与国家之间深刻的矛盾与无奈。
此外,诗中“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渔民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乡野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谗言与仁义的思考,表现了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乡野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信谗多见逐,指的是:
A. 受到信任的人
B. 相信谗言的人
填空题:屈子行江畔,昭王问____。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对/错)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这首诗,感受梅尧臣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