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从军行三首 其二

《从军行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8-11 08:32:28

诗句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8:32:28

原文展示

从军行三首 其二
作者: 李约 〔唐代〕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斗的惨烈和士兵的艰辛。四周的栅栏和壕沟筑成了防线,战斗频繁,箭矢已经用尽,烽火台上频繁升起烟火信号。营地里,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朦胧,关口的榆树在春雪中显得孤寂。边境的城池中多是年迈的将领,而通往沙碛的路上却几乎看不到归来的士兵。每年都在金河水边杀戮敌军,战斗过后只留下无尽的尘土。


注释

  • 栅壕: 防御工事,栅栏和壕沟的合称。
  • 烽频: 烽火频繁,指战斗信号不断。
  • 营柳: 指军营中的柳树,营地的环境描写。
  • 关榆: 指关口的榆树,象征孤独与坚韧。
  • 碛路: 沙碛之路,指通往边疆的艰难道路。
  • 金河: 指金河一带,可能是与敌军作战的地方。
  • 塞尘: 塞外战斗留下的尘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约,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生活与战争,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唐代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承受的苦难和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歌鉴赏

李约的《从军行三首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开篇以“栅壕三面斗”展现出紧张的战斗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箭尽举烽频”则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士兵的困境,箭矢的耗尽正是无尽战斗的象征。营地的描写通过“营柳”和“关榆”传达出一种黯淡和孤独的情绪,春雪的意象更是渲染出一种冷清和无奈。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边城多老将”和“碛路少归人”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凋零,年长的将领多是年少时的英雄,而如今却只能守望着归人稀少的道路。最后一句“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更是以“塞尘”作为战争的象征,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无尽苦痛与悲哀。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士兵的无奈与孤独,也对战争的残酷提出了质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栅壕三面斗: 描绘出三面被围墙和壕沟包围的战场,暗示着围困的危机。
  2. 箭尽举烽频: 说明敌我双方战斗激烈,箭矢用尽,烽火信号不断升起,战斗没有停歇。
  3. 营柳和烟暮: 描绘傍晚时分营地的情景,柳树和烟雾交织在一起,营地显得格外凄凉。
  4. 关榆带雪春: 关口的榆树在春雪中显得冷清,象征着孤独与战斗的无情。
  5. 边城多老将: 边境城市里大多是年迈的将领,暗示战争的持续造成了年轻士兵的缺乏。
  6. 碛路少归人: 通往边疆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归来的士兵,反映出战士的牺牲与离散。
  7. 杀尽金河卒: 在金河一带残杀敌军,暗示战争的残酷。
  8. 年年添塞尘: 每年都在杀戮后留下的尘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悲哀与无尽的苦楚。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营柳”和“关榆”形成对照。
  • 意象: 使用柳树、榆树、烽火等意象,营造出战斗的紧迫感和士兵的孤独感。
  • 象征: “塞尘”象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士兵对战争的无奈与痛苦,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带来的无尽伤害的深深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栅壕: 象征防御和困境。
  • : 代表战争与生命的消逝。
  • 营柳、关榆: 反映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金河: 战争的战场,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战斗的频繁?

    • A. 栅壕三面斗
    • B. 年年添塞尘
    • C. 碛路少归人
    • D. 营柳和烟暮
  2. “关榆带雪春”中的“雪”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战争的残酷
    • C. 春天的希望
    • D. 归人的稀少
  3. 诗中提到的“边城多老将”反映了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年轻士兵的缺乏
    • C. 边疆的富饶
    • D. 归人不断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但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与壮志,而李约的《从军行三首》则更侧重于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奈。在情感基调上,王昌龄的作品更为激昂,而李约则显得更加沉重与冷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约诗集解读》

相关查询

迎赵清献公游雁荡 石门峰 登古吹台 其二 登古吹台 其一 后嚄唶吟 嚄唶吟 步小西湖有怀黄丈石城欣园曾子幼荃家兄旭初 遣闷 江行杂作 杨郎山夜泊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刺刺不休 斗字旁的字 乌哺 赤开头的成语 踵事增华 具名 镜澄 定于一尊 行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狂吟 以刑致刑 生字旁的字 逆贼 匝地烟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