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23
原文展示:
草薰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怀古更投玄石赋,舣舟闲采紫茎萍。醉抛隋岸杨花白,吟过淮山桂树青。可使长离终铩羽,渊云辞藻掞天庭。
白话文翻译:
春风和煦,草香四溢,长亭边送别之情更浓。一曲离别的歌声,让人醉倒在这美酒之中。怀念古迹,投笔于玄石之上,赋诗抒怀。停船闲暇时,采摘那紫茎的浮萍。醉意中抛洒隋堤上的杨花,白如雪;吟咏间,穿越淮山的桂树,青翠欲滴。即使长久分离,也终将如铩羽而归,渊云的辞藻,光彩照人,直抵天庭。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薰风暖:形容春风和煦,草香四溢。
- 长亭:古代送别之地。
- 骊歌:离别的歌曲。
- 醁醽:美酒名。
- 玄石赋:指在玄石上题写的诗赋。
- 舣舟:停船。
- 紫茎萍:一种水生植物。
- 隋岸杨花:隋堤上的杨花。
- 淮山桂树:淮山地区的桂树。
- 铩羽:比喻失败或受挫。
- 渊云:指文采斐然的文人。
- 掞天庭:光彩照人,直抵天庭。
典故解析:
- 玄石赋:可能指在玄石上题写的诗赋,玄石在此处象征着古迹或历史的沉淀。
- 隋岸杨花:隋堤上的杨花,可能指隋炀帝开凿的运河两岸的杨树,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淮山桂树:淮山地区的桂树,可能指淮河流域的桂树,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惟演,字希圣,宋代文学家,其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许洞归吴中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古迹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送别友人许洞归吴中时所作,通过描绘春风、草香、长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中提到的玄石赋、紫茎萍等,也反映了诗人对古迹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春风、草香、长亭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一曲骊歌倒醁醽”一句,既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后文通过对古迹和自然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薰风暖接长亭:春风和煦,草香四溢,长亭边送别之情更浓。
- 一曲骊歌倒醁醽:一曲离别的歌声,让人醉倒在这美酒之中。
- 怀古更投玄石赋:怀念古迹,投笔于玄石之上,赋诗抒怀。
- 舣舟闲采紫茎萍:停船闲暇时,采摘那紫茎的浮萍。
- 醉抛隋岸杨花白:醉意中抛洒隋堤上的杨花,白如雪。
- 吟过淮山桂树青:吟咏间,穿越淮山的桂树,青翠欲滴。
- 可使长离终铩羽:即使长久分离,也终将如铩羽而归。
- 渊云辞藻掞天庭:渊云的辞藻,光彩照人,直抵天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醉抛隋岸杨花白”中的“白如雪”,形象地描绘了杨花的颜色。
- 拟人:如“吟过淮山桂树青”中的“吟过”,赋予了桂树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草薰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中的“草薰风暖”与“一曲骊歌”,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春风、草香、长亭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中通过对古迹和自然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薰风暖:春风和煦,草香四溢,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 长亭:古代送别之地,象征着离别。
- 骊歌:离别的歌曲,象征着悲伤。
- 玄石赋:在玄石上题写的诗赋,象征着古迹和历史的沉淀。
- 紫茎萍: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 隋岸杨花:隋堤上的杨花,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淮山桂树:淮山地区的桂树,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曲骊歌倒醁醽”中的“骊歌”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离别的歌曲 C. 古迹 D. 自然美景
- 诗中“怀古更投玄石赋”中的“玄石赋”指的是什么?
A. 在玄石上题写的诗赋 B. 美酒 C. 离别的歌曲 D. 自然美景
- 诗中“醉抛隋岸杨花白”中的“隋岸杨花”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遗迹 B. 自然的美景 C. 离别的悲伤 D. 美酒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 李白《送友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钱惟演《许洞归吴中》: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钱惟演的诗则更多地抒发了对古迹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钱惟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王维、李白的诗作,可以与钱惟演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