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31:42
闲云一片在尧天,乞得归栖岂易然。肉食半生空白发,且餐湘菊荐寒泉。
一片闲云漂浮在广阔的天空,想要找到归宿可不是那么容易。吃了半生的肉食,白发渐渐增多;不如吃些湘江的菊花,喝清凉的泉水。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坚,号曾伯,生于南宋初年。他的诗作多以闲适、自然为主题,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此诗写于李曾伯隐居山房之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面对日渐苍老,作者选择从繁杂的肉食生活中抽离,追求简单而清新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通过“闲云”、“肉食”、“湘菊”、“寒泉”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闲云一片在尧天”,以闲云描绘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乞得归栖岂易然”,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困惑,仿佛在感叹寻找理想归宿的艰难。
后两句则以“肉食”和“湘菊”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吃肉象征着世俗的享乐,而白发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与其沉迷于富贵的生活,不如追求简单的自然,品尝湘江的菊花和清泉,这样的选择更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在闲适与现实之间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在繁华与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倾向于后者,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批判,以及对自然清新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与情感。
诗中“闲云”象征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自由与无拘束
C. 哀愁的心情
诗人对“肉食”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反思与批判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湘菊”最能代表什么?
A. 物质享乐
B. 自然的清新
C. 时代的变迁
答案:
李曾伯的《自和山房十咏》与陶渊明的《饮酒》均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倾向于对现实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