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9:24
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作者:李曾伯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踪迹。对西风几番行役。
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
明月明年,知它何处,能如今夕。
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
举杯向月亮长揖常娥,您怜我满头白发。
在树下摇曳的影子,老蟾蜍是什么,千秋万代同一颜色。
一面明镜高悬,照亮我的心肝,毫无尘埃的阻隔。
无论思念多少里,依然在这个玉界,都不在乎天南地北。
我这漂泊者的踪迹,对着西风经历了多少次旅程。
我这一生所玩味的事,从头细数,山川景物历历在目。
明年的明月,知它何处,能够如今晚夕。
可惜没有人和我一起,登高吟古,笑声如横笛。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孟贞,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丁未年,诗人约诸叔父共赏月,但对方未能如约而至,因而产生孤独感和对往事的追忆。整首诗表达了对月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水龙吟》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深情眷恋与人生的感慨。开头便以“举杯长揖常娥”引入,展示了他对月亮的敬仰与思念。诗中不仅有对月亮的描绘,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借助“霜髯白”来暗示诗人年岁渐长,经历的风雨与变迁。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展现了月亮的恒久与不变,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时间流逝的感悟。而“对西风几番行役”,则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回顾,体现了他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起伏有致,由对月的赞美逐渐转向个人的孤独与思念,最终回归对生命的反思。诗末的“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更是将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结合在一起,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常娥”指的是谁?
诗中“霜髯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老蟾何物,千秋一色”中的“千秋一色”寓意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