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9:36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
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
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
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9:36
道林寺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 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 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 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在临湘的江边,山麓的一角,西边有松树环绕的寺庙,东岸却没有。 松树的风声千里不绝,竹林间的泉水流入僧人的厨房。 宏伟的梁栋并不珍贵,山中的寺庙难得有山泉相伴。 四季中只有夏天不敢进入,烛龙怎敢稍作停留? 远公池中种的是什么,碧罗扇下的红鳞鱼。 香阁早晨响起大法鼓,天宫夜晚转动三乘书。 野花在市井中无法栽种,山鸡饮水啄食声相互呼应。 金槛僧人回步时步步生影,石盆水溅起串串水珠。 北面高处正是正午,举手欲触摸黄金乌。 遥远的江上大船小如叶片,远村的杂树整齐如蔬菜。 潭州城郭在哪里,东边一片青色模糊。 今来古往人们满地,劳苦一生未了归于丘墟。 长卿之门长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耀规模。 我吟咏杜诗清新入骨,灌顶何必需要醍醐。 白日不照耀耒阳县,皇天困厄死于饥寒之躯。 明珠大贝采集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现在我题诗也无味,怀念贤人览古成长叹。 不如兴尽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作者介绍: 崔珏,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道林寺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氛围,通过对寺庙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松风、竹泉、山鸡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道林寺为中心,通过对周围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中“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等句,通过对松风、竹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诗中“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等句,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唐代山水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林寺周围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松风、竹泉、山鸡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详细解释:
诗词测试:
诗中“松风千里摆不断”中的“松风”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 B. 清新自然 C. 宁静深远 D. 光明和希望
诗中“竹泉泻入于僧厨”中的“竹泉”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 B. 清新自然 C. 宁静深远 D. 光明和希望
诗中“烛龙安敢停斯须”中的“烛龙”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 B. 清新自然 C. 宁静深远 D. 时间
诗中“举手欲摸黄金乌”中的“黄金乌”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 B. 清新自然 C. 宁静深远 D. 光明和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