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1: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13:54
围炉独扔夜深红,已是摧颓一老翁。
断简半披还半掩,如今不作蠹书虫。
在深夜围着炉火独自扔着红炭,已然是颓废的老翁。
残缺的书简半开又半掩,如今不再做书籍的虫蛀。
“蠹书虫”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那些无所事事、浪费知识的人。古代书籍珍贵,虫蛀意味着对书籍的破坏,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书本文化的珍视。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且富有哲理。
该诗写于李流谦晚年,反映他面对衰老的无奈与对往昔的回忆。诗人通过围炉夜读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坚持与对衰老的感慨。
这首《绝句》以围炉夜读为背景,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围炉独扔夜深红,已是摧颓一老翁”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围炉取暖,火焰的红光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与颓废。这里的“深红”不仅仅是火焰的颜色,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在温暖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孤寂与无奈。
后两句“断简半披还半掩,如今不作蠹书虫”则从书籍的角度切入,表现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残破的书简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追求与现在的失落,半披半掩的状态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对学问的渴望与现实的隔阂。诗末提及不再“作蠹书虫”,不仅是对自己无所事事的自省,更是对知识的珍视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李流谦对衰老、孤独和知识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邃。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对孤独的反思及对知识的向往,展现了一个老人在岁月流逝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围炉”指的是什么?
A. 取暖
B. 做饭
C. 休息
D. 读书
“断简半披还半掩”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书籍的完整
B. 书籍的残缺与失落
C. 书籍的珍贵
D. 书籍的丰富
“如今不作蠹书虫”是什么意思?
A. 不再读书
B. 不再无所事事
C. 不再珍惜知识
D. 不再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