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25
小重山 夜宿法相寺东斋,闻雨声凄异,达旦不寐
作者:黄公渚
禅榻潇潇秋雨昏。
檐声添夜漏,恼愁人。
惯抛美睡对炉熏。
沈沈夜,灯外即前尘。
习静与僧临。
茶铛松火活,小团春。
枯荷世界厌声闻。
人间事,何似梦中真。
在佛堂的床上,我听着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夜色渐深。
雨声伴随着滴答的夜漏,更让人感到烦恼。
我习惯于在炉火旁安然入睡,却在这个沉沉的夜里,
灯光透过窗外,似乎看到了往日的种种。
我与僧人一起习静,品茗而谈,
炉火在松木的支撑下闪烁着,像是春天的小团聚。
对于这枯萎的荷花世界,我已感到厌倦。
人世间的事情,何尝不像梦中的真实呢?
“枯荷世界厌声闻”中的“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对荷花的钟爱,荷花常象征纯洁与美好,而在此句中,枯萎的荷花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奈与变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厌倦。
作者介绍:黄公渚(1886-1958),字和甫,号公渚,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才华横溢,作品多以山水、佛教、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公渚在法相寺夜宿之时,正值秋雨绵绵,诗人于静谧的夜晚反思人生,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法相寺夜宿时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处,“禅榻潇潇秋雨昏”,通过“潇潇”二字生动描绘了秋夜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下来的“檐声添夜漏,恼愁人”,不仅描绘了雨声和滴漏声的交织,也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表现出他对孤独的无奈与烦恼。
“惯抛美睡对炉熏”一句,展现了诗人习惯于温暖的炉火旁安然入睡的生活,然而这份安逸在这个沉重的夜晚却被打破,显得格外无力。接着,诗人提到“灯外即前尘”,灯光映照下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种种,增添了更多的惆怅。
在与僧人一起“习静”的描写中,诗人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而“茶铛松火活,小团春”则表现出一种温暖与和谐的生活气息,尽管外界的枯荷世界让他感到厌倦,但诗人仍然对人间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哲理般的思考。
最后一句“人间事,何似梦中真”,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感慨人世间的种种犹如梦中景象,虚幻而难以把握,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禅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床铺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卉
填空题:诗中“檐声添夜漏,恼__人”中的空格应填入什么字?
判断题:诗人对世间的事情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是/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