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17
临江仙 癸未三月十九日作
作者: 丁宁
酒醒高楼闻细雨,凄凉又是三更。
几回支枕盼天明。
绿舒当户柳,红暗隔帘灯。
不定阴晴春已去,芳韶似梦堪惊。
怜他萍絮惯飘零,漫空还皎皎,逐水自青青。
在高楼上,我酒醒了,听见细雨淅淅沥沥,凄凉的夜已是三更。
我几次支着枕头,盼望着天明的到来。
窗前的柳树绿意盎然,帘子后灯光微弱。
春天已经不定晴雨地过去了,繁花似梦,令人心惊。
怜惜那漂浮的萍絮,习惯了飘零的命运,漫天依旧皎洁,随水而流显得格外青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癸未年三月,时值春季,作者在高楼之上,感受细雨,思考人生与时光的流逝,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流露,描绘了一幅春夜细雨的画面。诗人酒醒于高楼,细雨淅沥,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到孤独与无奈。反复支枕盼天明,显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眷恋。窗外绿柳舒展,红灯微暗,形成了一种扑朔迷离的对比,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夜晚的孤寂。
诗中对“阴晴”的提及,表现了春天的变幻无常,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后两句“怜他萍絮惯飘零,漫空还皎皎,逐水自青青”,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出对漂泊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象,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受与思绪,展示了他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孤独与思考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什么时辰?
A. 初更
B. 三更
C. 四更
“怜他萍絮惯飘零”中“萍絮”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漂泊
C. 收获
诗中提到的“高楼”,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