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临江仙》

时间: 2025-05-02 05:57:08

诗句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

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

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08

临江仙

作者:李之仪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
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
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知道有阆风花会说话,但从来只听说传闻。对于光明的事物,不必再吟咏汉宫的新景。夜晚的拥抱让人疑似月光在身,行走时又恨没有云朵陪衬。不要轻易劝我举起金杯,坐下来已经几次让我销魂。却不知道仙人的骨骼在何人身上。真想把千年的日子占为己有,来断定四季的春光。

注释

  • 阆风花:传说中的花,能说话,象征美好的事物。
  • 汉宫:指汉代宫廷,代表着繁华与美丽。
  • 销魂:形容因情感而神魂颠倒。
  • 仙骨:指神仙的骨骼,象征高洁、脱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梦阮,号孤雁,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临江仙》创作于宋代,正值诗词繁荣时期,诗人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一诗,展现了李之仪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开篇即提到“阆风花解语”,以传说中的美好花朵引入,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接着,他对汉宫的光明景象感到无奈,似乎认为那样的繁华已不再适合自己。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感慨“仙骨在何人”,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提到美好的阆风花,暗示诗人对美的向往。
    • 第二联对汉宫的光明景象的感叹,反映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 第三联通过“拥身疑有月”展现了一种孤独的情感,同时“恨无云”则传达了对陪伴的渴望。
    • 第四联表露出诗人对饮酒消愁的无奈与反思。
    • 最后两句则将思考引向哲理,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月光与人的情感相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阆风花:象征着美好与向往,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金樽:象征着人生的享乐与短暂,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 仙骨:象征着理想与超脱,表现出对人生态度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阆风花解语”中“阆风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美丽的花
    • B. 传说中的花,象征美好
    • C. 一种普通花卉
  2. 诗中提到的“金樽”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享乐与短暂
    • C. 忍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之仪 vs. 苏轼:两者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之仪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更具豪放与哲理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小重山令·黄君坦天风海涛楼图。楼在青岛,为先德避地栖隐所筑 小重山令·题彭城君摹董小宛病榻听秋图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鬓云松令 春感,和蕊渊二孜韵 鬓云松令 夏夜纳凉邀蕊渊同作 鬓云松令 得林风信后作 鬓云松令 忆家圃楝花盛时即景 鬓云松令 鬓云松令 友人丧妻,备述生离死别之苦。余闻而有感,因依其语意,填成此阕 鬓云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钉是钉,铆是铆 建之底的字 相时而动 包含蛉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活阎王 以偏盖全 悬心吊胆 三星在户 遗墨 案剑 陈情表 牛字旁的字 亢抜 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