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3:39
浪掷光阴,六十六年,感慨如何?
算南腔北调,读书恨少,
东涂西抹,涉笔嫌多。
报国有心,补天乏术,
只合彷徨绕屋歌。
无穷意,愿长绳系日,
补我蹉跎。
细思忧患中过,
较安富尊荣倒好些。
尽酸甜苦辣,何妨尝遍,
青红皂白,恰好研磨。
干校生涯,牛棚梦影,
不死还应作走驼。
重揩眼,正青山不老,
碧水新波。
在漫长的生命中,我已经度过了六十六年,感慨万千。
南方的口音与北方的口音交织,读书的时间又恨是如此之少,
东写西画,写作的笔墨似乎嫌多了。
我有报国之心,却无补天之术,
只好在屋子周围彷徨,唱歌解愁。
我希望能有一根长绳系住太阳,
补偿我这段蹉跎的岁月。
细细思量,在忧患中度过的日子,
比起安逸的富贵和尊荣,似乎更好一些。
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怎能不尝遍,
生活的种种色彩,正好用来研磨。
在干校的生涯中,牛棚的梦影犹在,
我虽然不死,仍然会像骆驼一样走下去。
轻轻眨眼,青山依旧不老,
碧水在新波中荡漾。
田遨,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忧虑与社会的变迁,富有哲理性和思考性。
这首诗写于作者六十六岁之际,正值对人生的反思与总结。时代背景复杂,国家动荡,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沁园春 其二》以时间为主线,串联起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开头以“浪掷光阴”引入,直面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沉重的叹息。对南腔北调的提及,不仅表现出诗人博览群书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接下来,诗人用“报国有心,补天乏术”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无力,尽管心中有报国之志,但面对现实的困境,感到力不从心。
“细思忧患中过,较安富尊荣倒好些”,这句深刻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经历过磨难与忧患,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的真实与厚重,而安逸的生活反而显得苍白无力。诗中提到的“尽酸甜苦辣,何妨尝遍”,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包容态度。他愿意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必然体验。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以“青山不老,碧水新波”收束,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生命永恒与希望的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浪掷光阴,六十六年,感慨如何?
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感到年华虚度。
算南腔北调,读书恨少,东涂西抹,涉笔嫌多。
反映了诗人读书的渴望与写作的挣扎,南北方言象征着文化的多样。
报国有心,补天乏术,只合彷徨绕屋歌。
提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内心的彷徨与无奈。
无穷意,愿长绳系日,补我蹉跎。
表达希望能弥补过去错失的愿望。
细思忧患中过,较安富尊荣倒好些。
认为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比安逸的富贵更具有价值。
尽酸甜苦辣,何妨尝遍,青红皂白,恰好研磨。
表达了对生活经历多样性的接受与理解。
干校生涯,牛棚梦影,不死还应作走驼。
诗人回忆自己的艰苦经历,表达不屈不挠的精神。
重揩眼,正青山不老,碧水新波。
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希望。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认知与态度,认为经历过忧患与磨难的生活更加真实而有意义。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个部分?
A. 开头
B. 中间
C. 结尾
诗中提到的“青山不老”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轻
B. 生命的永恒
C. 财富
诗人认为经历过的生活相比安逸的生活如何?
A. 更好
B. 更差
C. 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