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45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
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这首诗中谈到鸡的鸣叫,提到鸡的叫声有五种,初鸣时分必定是三更。不同地方的鸡叫声各有不同,错过了叫声在清晨也不觉得羞愧。我问普通百姓鸡的叫声像什么,他们都认为是厨房中常见的东西。鸡的气息与亭子和育鸟的境界相交汇,巫峡的晨光透过南方的漏窗。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晚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鸡作为常见的动物,给予了他灵感,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杜甫的《鸡》是一首微观的生活诗,通过鸡这一常见的动物,传达了细腻的生活观察和人情世故。全诗虽然简短,却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智慧。诗的开头提到鸡的鸣叫,表现了鸡在晨曦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同时,杜甫对不同地方鸡叫声的描写,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深入观察。接着,他提到人们对鸡的看法,隐含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最后,诗中关于气息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意境。整首诗在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中显深邃,既是对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尤其是在描绘鸡叫声时,通过“殊方”与“失次”的对比,突显地域差异与人情冷暖。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鸡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细节的美好,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思,体现了杜甫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杜甫与李白在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