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6
半世缘痴自作劳,万人争处我方逃。
怜渠识尽公卿得,一马归来骨转高。
我为了这半生的缘分,白白地辛劳;
在万人争抢的地方,我却选择逃避。
可怜他对公卿的得失了如指掌,
一匹马归来,骨头却显得更加高大了。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竞争的思考。作者在面对名利纷争时选择了逃避,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属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年代,诗人通过对世俗竞争的逃避,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首句“半世缘痴自作劳”直接点出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疲惫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缘分的感慨。第二句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尽管身处竞争之中,作者却选择了逃避,这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与淡然。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对“渠”的同情和欣赏,揭示了一个对社会有深刻见解的人物形象。他的“识尽公卿得”,不仅是对社会地位的理解,更是一种对复杂人性的洞察。最后一句“一马归来骨转高”则暗示了成功的归来,虽然只是一种物质象征,实则表达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沉重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探讨了人生的机遇、竞争与自我价值的追寻。它传达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作者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竞争中的无奈与反思。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逃避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竞争的厌倦
C. 对朋友的关心
D. 对家庭的责任
“一马归来骨转高”中的“马”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成功与荣耀
C. 旅行
D. 事业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是:
A. 激昂的斗志
B. 对世俗的冷漠与超脱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