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邮野望二首

《高邮野望二首》

时间: 2025-05-07 09:52:40

诗句

望中四野掌船平,远树成行一带横。

树外天容仍淡白,不愁树影不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2:40

原文展示:

高邮野望二首
(作者:杨万里)

望中四野掌船平,
远树成行一带横。
树外天容仍淡白,
不愁树影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在远望中,四周的水面如掌舵的船只一样平坦,远处的树木成行成排,横亘在眼前。树木之外,天空的颜色依旧淡白,根本不担心树影模糊不清。

注释:

  • 掌船:掌舵的船,形容水面平静如同掌舵的船只。
  • 四野:四周的野外。
  • 成行:成排、成行,指远处树木的排列。
  • 淡白:淡淡的白色,形容天空的颜色。
  • 不愁:不担心,形容心态的从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乡土情怀,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高邮野望二首》是杨万里的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然与宁静。诗的开头“望中四野掌船平”,用平静的水面比喻心境的安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接着远处的树木整齐成行,给人一种秩序感,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接下来的“树外天容仍淡白”,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诗的最后一句“不愁树影不分明”,则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表明诗人对自然的包容与欣赏,体现了作者心中淡泊与从容的态度。

整首诗充满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笔触,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作品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心灵自由的感受,体现了杨万里作为南宋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中四野掌船平:望向远方,四周的水面一片平坦,宛如掌舵的船,暗示心境的宁静。
  2. 远树成行一带横:远处的树木成排成行,横亘在视野中,增强了空间感和自然的美感。
  3. 树外天容仍淡白:树木之外,天空的颜色依旧是淡淡的白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4. 不愁树影不分明:不必担心树影模糊不清,表现出一种从容和对自然的包容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掌舵的船,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对仗:诸如“远树成行”与“树外天容”的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树、天、影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水面: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树木:代表自然的秩序与美。
  • 天空:象征无限的可能与自由,淡白色调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望中四野掌船平”中的“掌船”比喻什么?

    • A. 船只
    • B. 水面平静
    • C. 诗人的心境
  2. “不愁树影不分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担忧
    • B. 从容
    • C. 恼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高邮野望》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皆描写自然,但前者更强调心境的平和,后者则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杨万里的完整诗作。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深入理解古诗的技巧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欢笑 洛阳春吟 又旋风吟二首 晓物吟 览照吟 车轩前添色牡丹一株开二十四枝成两绝呈诸公 大笔吟 其二 喜饮吟 秋怀三十六首 寄陕守祖择之舍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超的成语 磨砻镌切 业字旁的字 如梦初觉 缶字旁的字 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欝冒 豪幸 靡然乡风 冥德 威仪孔时 万物自化 借孝 尸字头的字 鸟字旁的字 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