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2 07: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7:51:22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王子(李卿晔)思念归家的日子,长安已经是战乱纷飞。
我沾湿了衣襟,问你行踪在何处,骑马向承明门去。
傍晚的景色在巴蜀偏僻,春风吹拂江汉一带是如此清新。
晋山虽已被遗弃,魏阙依然饱含情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和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民生的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此诗作于杜甫被贬岭南时,李卿晔因受贬而离开长安,杜甫对此深感惋惜。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苦闷。
《送李卿晔》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开篇以“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引入,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长安的动荡与李卿晔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朋友境遇的惋惜与对家国情怀的深思。
接下来的“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展现了诗人对李卿晔的关心,情感真挚。诗人似乎在为好友的安危而忧虑,沾湿的衣襟象征着他内心的悲伤和不舍。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巧妙地将巴蜀的暮景与江汉的春风相对比,前者偏僻而孤寂,后者则生机勃勃,这种对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则将情感提升到历史的高度,虽说晋山已经被遗弃,但魏阙依然承载着旧时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丰富,字句间传递着对友人的关切、对国家乱局的无奈以及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诗人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李卿晔思念归家的日子,而长安却已经陷入战乱之中。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
诗人因感情激动而泪湿衣襟,问李卿晔的去向,骑马向承明门而去。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黄昏时分,巴蜀的景色偏僻而凄凉,而春风吹拂的江汉却是生机勃勃。
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晋山虽然被人遗弃,但魏国的宫阙仍然充满情感,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的送别,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体现了杜甫对社会的关心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沾衣问行在”中的“沾衣”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晋山”代表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