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 寒食

《蓦山溪 寒食》

时间: 2025-05-07 10:02:41

诗句

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

嫩绿柳初稊,装点作、千门春色。

汉宫传烛,回首艳阳天,半仙戏,万花舆,能料成今日。

纸钱麦饭,出郭人如织。

饧粥望诸陵,新来事、伤心何极。

过家草草,虚忆旧焚黄,黄州感,柳州悲,七载仍为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41

原文展示:

蓦山溪 寒食
作者: 陈宝琛 〔清代〕

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
嫩绿柳初稊,装点作千门春色。
汉宫传烛,回首艳阳天,
半仙戏,万花舆,能料成今日。
纸钱麦饭,出郭人如织。
饧粥望诸陵,新来事伤心何极。
过家草草,虚忆旧焚黄,
黄州感,柳州悲,七载仍为客。

白话文翻译:

春风和煦,然而寒食节的食物仍显得寒冷。
嫩绿的柳树刚刚发芽,装点着千家万户的春色。
汉宫的蜡烛,回忆起那艳阳高照的日子,
半仙在戏耍,满车的花儿,似乎能预料到今天的情景。
在纸钱和麦饭的祭品中,出城的人络绎不绝。
望着饧粥,思念着诸陵,心中的伤感无以言表。
匆匆回家,朦胧地怀念着旧时的焚黄,
在黄州的感慨,柳州的悲伤,七年仍如客居他乡。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期的一个祭祖节日,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
  • 东风不竞:春风不再争斗,意指春天的到来温柔而宁静。
  • 嫩绿柳初稊:描述初春嫩柳刚刚发芽的场景,生机盎然。
  • 汉宫传烛:提及宫中点蜡烛的典故,暗示温暖的回忆。
  • 纸钱麦饭:祭祀时的供品,体现了对祖先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宝琛,清代诗人,生于清朝中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寒食节,诗人在此日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亲人的思念交织,表现了他作为游子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陈宝琛的《蓦山溪 寒食》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游子在此节日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用春风与寒食相对比,表现出节日的气氛与内心的冷清。接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嫩绿的柳树和千家万户的春色,渲染出一种温暖的氛围。然而,这种温暖与游子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汉宫传烛”,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随着诗境的深入,纸钱与麦饭的祭品,反映了对故去亲人的追思,构建了一个既温馨又悲凉的氛围。最后,诗人回顾自己在外漂泊的七年,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无奈。

整首诗在描摹春色与节日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春风温柔但寒食节的气氛依然冷清,暗示内心的孤独。
  2. 嫩绿柳初稊,装点作千门春色:描绘春天的生机,柳树的嫩绿为万家增添了春色。
  3. 汉宫传烛,回首艳阳天: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4. 半仙戏,万花舆,能料成今日:提到欢乐的场景与如今的困境形成对比。
  5. 纸钱麦饭,出郭人如织:祭祀的场景与人们出城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
  6. 饧粥望诸陵,新来事伤心何极:思念故乡与亲人,内心的悲伤无以言表。
  7. 过家草草,虚忆旧焚黄:匆匆回家,怀念旧时的祭祀,表现对过往的追忆。
  8. 黄州感,柳州悲,七载仍为客:诗人对身在他乡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风不竞”与“熟食寒犹剧”,形成对比,增强节日的氛围与内心的孤独。
  • 拟人:将春天的柳树与人相提并论,赋予自然以情感,以增强诗句的生动性。
  • 意象:如“纸钱”、“麦饭”象征着对逝者的追思,深化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游子的思乡情怀,展现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与生机,同时也代表着柔情与思念。
  • 纸钱:祭祀时的供品,象征对故去亲人的追忆。
  • 麦饭:寒食节的传统食物,暗示着节日的习俗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风不竞”中“东风”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纸钱麦饭”中的“纸钱”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祭祀
    C. 食物
    D. 旅行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陈宝琛的《蓦山溪 寒食》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前者通过寒食节的场景描绘,而后者则通过国破家亡的背景,展现了游子心中的悲痛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节日与文化》

相关查询

七夕 其一 偶书所见 感事 送彭孟阳游闽 其二 送彭孟阳游闽 其一 无题示彭孟阳 其二 戏赠 珠江送卢都谏还省 春日同黎美周苏裕宗曾自昭姚谷符诸子赋得月下梨花双白燕 白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观山玩水 月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包含忽的成语 风烛草露 自我作祖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包含斤的词语有哪些 塞擦音 驮垛 黑字旁的字 仙窟 乛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包含衏的词语有哪些 无可把握 沙弥尼 长目飞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